老鷹樂隊2011年巡演(攝影:Ros O Gorman)
導(dǎo)讀:
上世紀(jì)六十年代末,出生于美國亞利桑那州的Linda Ronstadt,在經(jīng)過究竟是進入歌劇界還是進入流行樂壇的掙扎徘徊后,最終狠下決心投身于后者。而作為流行音樂的第一站,Linda Ronstadt則選擇了鄉(xiāng)村音樂,作為她的事業(yè)起點。并于1969年和1970年,分別發(fā)行了《Hand Sown…Home Grown》和《Silk Purse》兩張專輯。在鄉(xiāng)村中融入流行與搖滾的元素,也讓Linda Ronstadt因此可以在流行市場,獲得更多鄉(xiāng)村音樂市場以外的附加值。
1971年,在籌備以她名字命名的第三張專輯時,有著更大音樂野心的Linda Ronstadt,也向制作人John Boylan提出,希望能夠召集到一個超級伴奏樂隊擔(dān)任巡演及錄音任務(wù),以便通過與更優(yōu)秀樂手的合作,從而帶來音樂品質(zhì)的提高。于是,John Boylan為她從Shiloh樂團中抽調(diào)了Don Henley、Richard Bowden、Mike Bowden,再加上Longbranch Pennywhistle二重唱的Glenn Frey,組成了這支Linda Ronstadt所需要的超級大樂團。稍后,Bernie Leadon和Randy Meisner也加入了這個大家庭。
Linda Ronstadt與她的這支超級大樂團之間,很難說究竟誰占了更多的便宜。從音樂的角度來理解,Don Henley等人的出現(xiàn),無疑豐富了Linda Ronstadt音樂的層次。與此同時,Linda Ronstadt喜歡在鄉(xiāng)村音樂的基礎(chǔ)上,融合多種音樂元素的音樂理念,也對日后“老鷹”的發(fā)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要知道,Linda Ronstadt這位曾經(jīng)十獲“格萊美”的女歌手,其獲獎的領(lǐng)域,在日后可是橫跨流行、鄉(xiāng)村、墨西哥音樂、熱帶拉丁,甚至兒童音樂。而早年的Don Henley和Glenn Frey也肯定沒少被她“帶壞”。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老鷹”樂隊日后的音樂總是那么多變,并且很難以一種準(zhǔn)確的定義定位他們。畢竟作為伴奏樂團出身的他們,首先要求技術(shù)上的海納百川,意識上的見多識廣,以及運用上的玩啥像啥。
就像是不想當(dāng)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樣,Don Henley很快就不僅僅只是依靠為人伴奏謀生,于是就和Glenn Frey一起,在完成Linda Ronstadt的專輯后,邀請Bernie Leadon和Randy Meisner,并以老鷹這個美國原住民印弟安人的首護者為名,組建了“老鷹”樂隊。“老鷹”由此開始起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