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的一場音樂會坍塌現場
當地時間13日晚,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的一場音樂會現場,狂風突然來襲,支撐舞臺的腳手架迅速傾斜、坍塌,慘劇再一次發生:死亡5人,另有45人受傷。據悉,音樂會的舞臺為臨時搭建,事發時演出尚未開始,據目擊者稱:“一陣狂風吹來……許多人驚慌失措。腳手架、揚聲器一下砸下來,整個舞臺隨之塌陷。”
這已經不是戶外音樂節的第一起事故,當然,也可能不是最后一次。去年7月,德國西部城市“杜斯堡”舉行的電子音樂節上也發生了推擠踩踏事件,至少造成18人死亡、100人受傷。嚴重的演出事故,讓全世界歌迷都心有余悸:在戶外看演出,還安全嗎?
舞臺搭建
缺乏“硬指標”,安全憑經驗
這幾年,迷笛、草莓等一系列戶外音樂節人氣漸長,各地民謠、搖滾音樂節也悄然盛行,戶外演出在國內呈愈演愈烈之勢,面對幾何數字增長的觀眾群,演出舞臺的安全系數是否也成正比攀升?
昨日,記者采訪了滬上幾家大的演出公司負責人,得到的回答卻讓人有些擔憂。一位演出公司老總直言不諱,目前戶外舞臺的安全監管主要還是靠演出主辦方的自律,基本憑經驗操作,缺乏硬指標的規范,“通常,舉辦大型戶外演唱會之前,公安、場館、演出主辦方以及舞臺搭建方等會簽訂一個‘安全協議書’,明確搭建公司、演出主辦方要承擔舞臺安全的主要責任,但具體的細節就沒有了,譬如承重梁究竟能承載多少重量?新梁和舊梁當然是不一樣的,國外和國內的器材標準也有不同要求,這方面的細節目前處于沒人監管的狀態,大家都是憑經驗”。
據這位老總透露,一般大型的演出公司會找有資質的舞臺設計方,仔細測算每根梁的承重力后,畫出設計圖,然后交由有經驗、合作久、信得過的搭建方操作,但現在因為演出市場的火紅,吸引了不少廣告公司、公關公司前來“分羹”,“有的沒經驗,就找了搭展臺的公司負責舞臺搭建,因為開價便宜,可是他們根本不清楚演出舞臺的實際載重量、電腦燈頭的設置,所以演出不是人人可以辦的,要有專業團隊才行,不然,風險足以傾家蕩產”。記者了解到,此前就出現過戶外演唱會唱到一半,天空突然飄雨,由于舞臺沒有搭頂篷,隨時隨地可能發生樂器淋濕、漏電造成的火災,演出不得不臨時中止,“就現狀而言,相關部門的作用只是監督、提醒,舞臺搭建主要還是靠演出商的自律、自查”。
觀眾保險
非強制購買,請保存票根
一旦發生意外,受傷觀眾可否有相應的賠償?對于這個問題,昨日記者調查后了解到,在上海一部分演出商為了規避風險,還是愿意“花點小錢”,為觀眾投保演出公眾保險、意外傷害險等。上海國際文化藝術交流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惠軍告訴記者,通常在體育館、體育場之類的臨時場所舉辦的演出,特別是通俗的、搖滾的演唱會,他一定高度重視,為每個到場觀眾投保2元-5元的意外險,“這意味著觀眾從踏進場館一直到離開場館,要是發生扭到腳,被燈砸中等意外,都可以每人獲得最高10萬元的賠償,所以觀眾要特別注意保留票根,這一點很重要”。不過,朱惠軍坦承,這一為觀眾投保的做法,并不是對演出商的強制行為,“你可以選擇投保,也可以選擇不投保”。不過,相當部分的演出商還是樂意投保,用一位老總的話來說,“花1萬元左右投保,錢又不多,買個安心”。
奔馳文化中心活動部經理夏清告訴記者,這方面,他們的場館有自己的規定,“我們和每個簽約的演出商都會在合同里明確規定,必須為觀眾購買一份保險,一旦發生意外,觀眾可以獲得總共上限為5000萬的賠償”。
演出取消
只負責退票,沒人提賠償
經常看演出的觀眾或許會發現,這段時間滬上不少演唱會在售票后莫名宣告演出取消,給出的理由千奇百怪:有的是演出器材發生運輸故障,有的則是藝人受傷……不管原因是真是假,預先買票的觀眾最受傷,除了退票,演出主辦方往往連一句道歉都沒有,更別說賠償了。“的確,在國內,演出如果突然取消,根據相關規定,只要主辦方有正當理由,并登報啟事,承諾全額退票,就可以了。”一位演出業內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在中國大陸目前還沒有相關險種,可以保障演出取消后消費者的權益,“但在歐美,這方面還是相當完善的”。他舉例,在香港就有一個針對演出取消的“不可抗力險”,“如果大牌歌手臨演出前因為種種原因突然不演了,那么保險公司會根據出票的實際情況予以賠償,譬如票房突破4000萬的話,保險公司也會賠償4000萬,這無論對觀眾還是演出商都是一個保障”。(晨報記者高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