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一年前的2011年11月11日,世界四大唱片業集團之一的百代音樂集團最終被花旗集團拆分成版權部分和唱片部分,分別出售給百代原來的對手——索尼音樂集團和環球音樂集團,引起了世界媒體的很大關注。今年4月底和9月底,這兩部分并購案分別通過了歐盟和美國監管部門的反壟斷調查,最終獲得批準,整件事情由此完全塵埃落定,世界唱片業格局也就此正式從“四大”縮減成了“三大”。這兩家買家,索尼遇到的政策阻礙相對較小,在接手了百代版權部門擁有的130萬首歌曲的詞曲版權后,今年4月就獲得了歐美兩地監管部門的放行,只被要求剝離掉原來百代版權旗下的版權公司Virgin Music Publishing,另外需要放棄Famous MusicPublishing在英國的業務。相比起來,環球音樂集團這一年里就焦頭爛額得多了,在經過了各地監管部門多達三輪的評估,并提出了好幾個版本的剝離方案,付出巨大代價后,才在今年9月中旬最終獲得了并購準許。
事實上,去年11月11日,媒體大肆報道環球音樂集團以19億美元收購百代音樂集團唱片部門,這只不過是整件并購案的序幕。因為在吞下對手的資產之后,環球在世界大多數音樂市場上的占有率都接近和超過了當地反壟斷法規定的上限,尤其是在法國,環球的市場占有率將超過50%,因此去年11月11日環球就早有心理準備在歐盟及美國的監管部門那里碰點釘子。不過那時,環球可能沒有想到這釘子比他們想象的要大很多。
這一年里,歐盟對環球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審查,環球則一輪又一輪地提出“整改”方案去應對,希望能盡快得到綠燈,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剝離子廠牌。為了爭取自己的利益,環球從最“不痛”的剝離方案開始提交,包括剝離百代歐洲部分小國家業務的方案、剝離Parlophone子廠牌歐洲業務的方案、剝離Virgin唱片集團全球業務的方案等等等等,但歐盟覺得這些方案都不夠。
眼看著原來答應付19億美元給花旗集團的期限臨近,如果得不到放行,環球很有可能“人”財兩失,因此這家大集團最后不得不下了狠招:答應剝離掉百代唱片三分之一的全球業務。按照這個方案,環球將放棄百代旗下的著名廠牌Parlophone、Chrysalis、Ensign和Mute,另外百代的古典廠牌EMI Classics和歐洲的兩個小爵士廠牌以及環球本來的一個分廠牌 Sanctuary在英國的業務也都在被剝離的范圍。環球同時放棄了百代在法國、比利時、捷克、挪威、波蘭、葡萄牙和瑞典等歐洲國家的業務等等。這個令環球損失最大、也是“最痛”的剝離方案最終得到了歐盟的允許,環球音樂集團這才如愿得到了一個并不完整的百代唱片。
這個剝離方案對環球的打擊有多大?光數一下Parlophone這一家擁有的唱片出版發行權就能理解了。酷玩樂隊(Coldplay)、寵物店男孩(Pet Shop Boys)、莉莉·艾倫(Lily Allen)、污點樂隊(Blur)、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大衛·鮑伊(David Bowie)、杜蘭杜蘭樂隊(Duran Duran)、蒂娜·特納(Tina Turner)、凱莉·米洛(Kylie Minogue)等等著名歌手樂隊都有大量的唱片發行權屬于Parlophone,而這些唱片理論上就不能為環球賺錢了。至于Chrysalis和Ensign的辛妮·歐康納Sinead O’Connor以及Mute的Depeche Mode等等世界級歌手樂隊的唱片發行權也在放棄之列。上述這些名字的唱片一直是銷量保證,也是百代幾十年來非常耀眼的成就,沒有了這些廠牌,環球19億美元的付出性價比就急劇降低,在歐洲市場上,環球幾乎等于白買了百代。
另外,除了這些資產上的“失去”,環球在這擾嚷了近一年的政策拉鋸中還耗去了很多精力,面對著歐盟和美國的層層施壓以及華納、索尼及獨立唱片組織在一旁不斷吹冷風,這讓環球四面出兵抵御,而這樣的外耗和內耗讓原已風雨飄搖的唱片行業因此更顯疲態。
失去了那么多,環球用19億美元得到了什么呢?大體上,環球得益最大的其實是“EMI百代”這塊百年金字招牌的無形資產。而在具體的有形資產上,環球得到了百代旗下的爵士廠牌Blue Note,以及嫡系的分廠牌Capitol和著名的Virgin唱片公司。
截至目前的發行情況來看,跟隨這些廠牌從百代“轉會”到環球的歌手藝人的唱片可能包括“水果姐”凱蒂·佩里(Katy Perry)、獲得前一屆格萊美的鄉村組合Lady Antebellum、著名的爵士女伶諾拉·瓊斯(Norah Jones)以及殿堂級組合海灘男孩(The Beach Boys)等等。當然,在所有的“得到”中,環球最欣慰的就是拿到了最偉大的搖滾樂隊——披頭士樂隊(The Beatles)的唱片出版發行權。其實The Beatles之前所有的專輯發行屬于Parlophone公司,原來在要被剝離的行列,但因為The Beatles的唱片太重要了,可以說環球花的19億美元中最吃重的就是這些專輯,因此環球處心積慮、不惜代價留下了它們。另外,將要被剝離的Chrysalis公司里原來有英國巨星羅比·威廉姆斯(Robbie Williams)的唱片發行權,環球也想辦法把它們留下了。
老人常告誡說:“得失心不要太重。”在環球收購百代唱片這件事上,的確是如此。我們之上分析的“得失”其實都是表面現象,舉個簡單例子,如今的唱片業其實大多數歌手和樂隊都只是和大唱片公司簽發行約而已,這就意味著,環球現在得到的歌手和樂隊隨時有可能拜拜走人,而大量的暢銷長賣專輯的發行權也不是永遠屬于環球的。最后,在這件并購案上真正應該計較“得失”的,恐怕是它對于世界唱片業未來的影響。不過,在音樂行業處在數字音樂和傳統唱片膠著的十字路口,環球音樂集團為百代唱片花的19億美元到底是值還是虧,現在誰也看不清楚,一切,留到唱片業真正完成革命的那一天再評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