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家唐大禧
銅質獎杯突出文學榜的分量
羊城晚報:2014花地文學榜的獎杯是您設計的,請談談您的構思。
唐大禧:一個月前,收到設計獎杯的邀請之后我就開始構思。一般是邊捏邊想,在捏的時候會出現新的靈感。前前后后我總共做出了4個模型,每個都有花朵的元素,搭配不同的形式。兩個是類似花瓶里長出幾朵花,一個是石頭縫里長出花,還有一個,也就是現在采用的獎杯樣式。這個獎杯的造型曲線秀長,從基座上生長出花朵,線條也正好符合手握獎杯的手勢。獎杯不僅要講究外觀,也要講求觸感。這個造型寓指作家們精雕細琢寫出佳作,如花盛開。同時,獎杯基座底部是“羊城花地”四個篆字,也意指“花地”育花,精挑細選,春風化雨,成人之美。
羊城晚報:為什么采用銅這種材質?
唐大禧:獎杯確實可以有多種材質選擇,有些獎杯是用玻璃做的,這當然有它的好處,晶瑩剔透,但它的缺點是容易打壞。有些獎杯是陶瓷做的,也是易碎品。我想,一個打不碎的獎杯,也許會讓人感覺更實在,更有價值。選擇何種材質,也構成獎杯的藝術特點。我們這次是文學獎頒獎,選擇用銅來鑄造獎杯,讓它成為很有觸感的藝術品,同時又讓人感覺沉甸甸的,更能夠突出花地文學榜金獎的分量。
激情貫穿于創作的全過程
羊城晚報:您對2014花地文學榜有什么看法?
唐大禧:羊城晚報的花地副刊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很有名氣,我以前也經常看,現在視力不太好,要看醫生,看報紙上的小字就看得少了。我也算是從“花地”走出來的雕塑家。現在做這個文學榜,想法還是非常好的,讓大家都來關注文學。
羊城晚報:您平時常看文學作品嗎?
唐大禧:眼睛好的時候我都有看,但算不上很多。文學作品里,賈平凹的小說我看得多,他是我們中國非常好的土生土長的寫農村的作家。陳丹青也跟我比較熟悉,他年輕的時候很崇拜我的,當時我在江西做雕塑,他知道我有名,去找過我,跟我聊天。
羊城晚報:雕塑和文學都是藝術,您認為它們有沒有相通的地方?
唐大禧:文學用文字來表達情感,雕塑有它自己特殊的語言,它通過形體和造型表意。但這兩者所要傳達的主題,有可能是一樣的,只是藝術表現形式不同而已。雕塑通過視覺表達造型的美,文學通過抽象的文字來傳達,給讀者想象的空間。這兩種藝術,一個是實的,一個是虛的。比如一個人長得怎么美,用雕塑你可以捏出來,是直觀的。“你看,哦!這個人是這樣的美。”但文學上只是停留在文字,相對是虛的。總的來說,作為藝術,雕塑和文學的功能是一樣的,只是表達方式不同,在創作的時候,都需要構思好主題。
羊城晚報:在創作一具雕塑的過程中,您什么時候是最激動的,是做好成品的時候嗎?
唐大禧:這種激情應該說是貫穿在做的全過程。一般來說,要做體積比較大的雕塑之前,我會把想法先做出一具小稿,在塑造形體的時候,就會非常投入。這個時期,大腦的思維是非常活躍而頻繁的,需要狀態比較好,需要陶醉其中。其中很多細節需要觀察,需要想象,也需要感受。狀態不好的話,只能停下來,等到精神狀態好點,再來。小稿做出來之后,滿意了,才可能再做大的。有時候狀態一直很好,那就會一直做下去,很長時間,所以用眼會很費勁,很疲勞。總的來說,整個創作過程中都可能會有激動的情緒,不單單是最后完工的那一剎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