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飾,在剛剛實現“小康”的中國已經成為龐大的產業,但“首飾藝術”卻剛剛起步。身為中央美院設計學院首飾專業的創建人與負責人,滕菲從1990年留學德國起學習首飾藝術,回國后到1995年才建立了首飾專業。國人大多還是把首飾當作財富的標志而非個人表達的藝術,但她對記者說,各個方面的反饋顯示,首飾藝術的前景引人期待,對未來中國首飾產業的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滕菲
○你能大致描述一下國際首飾藝術的潮流么?
●在歐洲,意大利的首飾設計呈現了意大利藝術與設計相互融通的美學關系。一些重要的首飾設計師被尊為雕塑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流行的荷蘭抽象畫派也影響了很多首飾設計作品。而美國的首飾設計不像歐洲那么簡約有力,但更活躍和開放,更強調“首飾是從雕塑中分離出來的一種形式”的觀念。在近二三十年里,歐美的首飾設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強調在設計中擯棄身份象征的觀念,提倡對材料的多樣性和非貴重金屬等陌生領域的探索,力求首飾和佩戴者的身體相得益彰;主張以觀念取代形式要素,強調首飾的實驗性和觀念性,使設計者個人的藝術觀念在設計中起到主導作用。
○首飾藝術是一個全新的門類,你怎么會選擇走這條路?
●就我個人而言,這樣的選擇,除了大環境帶來的機遇和條件外,都是興趣使然。最原始的動力就是這樣。而且,首飾藝術中國還沒有,那就更有意思。不過,我本人不喜歡非常張揚,也不喜歡在語言上折騰。我的作品有特定的內涵要表達,但到底如何,要看造化多少,沉淀多厚。我對材料也一直有興趣,但并不特別在意材料,而是不同的媒介材質都能表達。
○你的人生是否可以說經歷了考上美院附中、出國留學與創建首飾專業三個轉折點?
●對。考上附中,決定了我的藝術道路。我的中學、大學生活都在中央美院。
1990年出國,當時所感受到的國內外的落差,與現在國人出國所感受的完全不同。不過在困惑之余,發現西方美術院校的語境下有新的東西,有更精確的表達語言,吸引你去學習嘗試。加上他們美術教學的自由組合的特性,自己可以選擇在學習藝術的同時學習首飾藝術,才有了人生轉向的可能性。
回國后確實想做首飾專業,但不是馬上就能做的,而是要等到條件成熟。
○你是不是經常會碰到量身定制首飾的需求?
●從產業的行家來看,不是為個體量身定做的單件的首飾會更容易被人接受,投資人總是會想到成本與利潤。
量身定制,在中國這還是新鮮的話題。我們曾做過一個研究課題,為工人、農民、警察、職員乃至神職人員等量身定做,我們說’設計為人民服務”,而“人民”是具體的個體,從人群到職業再到個人,然后與這些個人交流、互動,再定制,再反饋。結果,有的很喜歡,有的不喜歡,甚至不能佩戴。這樣的調研有利于培養那些未來的設計師,去認識他們的義務與責任,就是引導那些未來的顧客,由此完成的作品,可能有一小批人會特別喜歡。
目前我所接觸到的量身定制的客戶,往往是專業的朋友,對他們而言,收入多少不重要,而是對文化品味、審美趣味有特殊的要求。另外,我也會選擇對象,有時候甚至會覺得對他們有責任,特別是對那些有這樣的欲望但還沒有鑒賞的能力的朋友。
○你們是不是常常會遇到一些產業發展方面的課題?
●我們一直在做教學與產業的結合,如配合大品牌,試做中國自己的東西。國外的首飾導向,也是我們在做。不過,中國現在大家都做還不行。因為做高端的首飾要養10年20年,沒有經濟后盾的支撐會中途夭折。而國外的品牌有基礎,有這個條件。大的趨勢肯定會走這條路。目前學院有一些外界的資助,將中國傳統首飾的工藝結合現代的設計理念,在做一些實驗的、積累的工作,這也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個人資料
滕菲,女,1963年生。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首飾專業創建人、負責人,第十屆全國美展首飾設計金獎獲得者。1979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附中,1983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1990年到德國柏林藝術大學就讀,獲碩士學位。1995年在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建立首飾專業。出版過多部首飾藝術設計著作。個人作品被國內外眾多博物館及私人收藏家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