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8日,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精品展在國家大劇院北水下廊道東展廳拉開帷幕,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專職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委員會主席章辛勝,蘇州市副市長王鴻聲,國家大劇院副院長楊玲等出席開幕式。
此次展覽由國家大劇院、蘇州市人民政府、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聯合主辦,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社、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博物館承辦。社會各界都對此次展覽表示極大的關注,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蔣宏坤同志親自為此次展覽作序。
據悉,此次展覽將一直持續到2010年1月4日,通過形式多樣的展示,為京城觀眾帶來一場姑蘇文化的視覺盛宴。
古版年畫首次亮相北京
年畫是春節時人們除舊布新、趨吉避邪的木刻版畫,其精美的繪畫雕刻亦極具欣賞價值。年畫種類繁多,其中戲出年畫(戲曲的一個獨立劇目叫“齣”,簡化字為“出”,故戲曲題材的年畫叫做戲出年畫)內容最為豐富,它借著角色、情節和繪畫將傳統文化傳承不絕,可說是最有學問的年畫。而在全國眾多種類年畫中,蘇州桃花塢年畫可以稱得上是最著名的年畫品種之一,其戲出年畫尤為精美。
此次在國家大劇院舉辦的“戲出桃塢——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精品展”,主辦方特別挑選151幅從清末至當代的精品年畫,以戲出題材為多,展出的《唐伯虎和秋香》、《珍珠塔前后本》、《蕩湖船》等年畫的故事本就發生蘇州,因此制作成品也更具吳地風情。此外,《霸王別姬》、《景陽岡武松打虎》、《楊家女將征西》等大眾熟知的故事,在年畫中也是栩栩如生,令人仿似置身“桃花塢里桃花庵”的江南戲園,帶來富有感染的視覺沖擊。更讓人驚喜的是,展出的年畫一半以上為古版年畫。這批年畫是在解放初期使用清朝、民國的雕刻木板印制而成,由于雕刻木板在文革期間被損毀,這批古版年畫就顯得尤為珍貴。除此以外,本次展覽還選擇了部分復刻復印的年畫精品,以及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創作的“新年畫”作品。這三類作品縱貫古今,也代表了桃花塢生生不息、薪火傳遞的生命力。
桃花塢與戲曲的元素結合,與國家大劇院的藝術元素相互輝映。為此,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社特別向國家大劇院捐贈40幅老版新印木刻年畫,這些年畫也在此次展覽中呈現在公眾面前。
大師現場制作,多媒體手段展現年畫工藝
一幅最普通的桃花塢年畫,從刻版到印刷完成,也需要兩到三個月的時間,這背后包含了年畫藝人的諸多心血。
為了讓京城的觀眾了解桃花塢、走近桃花塢,此次展覽特別添加了大師現場年畫制作環節。從12月18日至22日每日10點持續到下午4點(除午休時間),兩位桃花塢年畫傳承藝人房志達和葉寶芬,將在展覽現場表演年畫的刻版與印制過程。年近80的房志達老先生是國家級非物質遺產傳承人,省級非物質遺產繼承人葉寶芬也已年過半百,兩位大師一位刻版、一位印刷上色,通過他們的相互協作,呈現傳統桃花塢年畫的一道道制作工藝。與此同時,本次展覽還運用了豐富的多媒體手段,來展現桃花塢年畫的歷史傳承。桃花塢系列專題紀錄片、老藝人人物訪談等影像視頻為觀眾解讀一個深層次、多元化的桃花塢;而展出的仿古復原年畫刻制印制工具,讓觀眾走進蘇州桃花塢的制作工坊,走近更多年畫背后的故事。
一紙年畫傳承歷史,打造“城市名片”
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是吳地民間藝術的代表,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更是與蘇州刺繡、昆曲一起,同為蘇州市的文化“名片”。
蘇州市委市政府對桃花塢年畫高度重視,于2001年將桃花塢年畫社劃轉進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2006年建立桃花塢木刻年畫博物館,嘗試借助高校和社會綜合力量來探究多種傳承形式并進行更高層次的學術研究,在記錄傳統技法、開展深度研究,擴大多維宣傳等多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傳承與保護。通過這些舉措,一方面,使桃花塢年畫形成了良性有序的發展態勢;另一方面,使桃花塢年畫擁有了新的價值和生命,也為其它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繁榮與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寶貴的參照。
此次“戲出桃塢——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精品展”既是桃花塢木刻年畫這一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匯展,更是蘇州保護傳承發展歷史文化的生動展示。“我們當前做的是一種‘搶救’工作,希望更多的人來了解桃花塢,關注桃花塢”,桃花塢木刻年畫社錢錦華社長說道。
據悉,“戲出桃塢——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精品展”展覽是國家大劇院兩周年院慶特別策劃系列之一。除此之外,“精彩在這里綻放——國家大劇院藝術成果展”、“回眸經典——國家大劇院原創劇目展覽”也將在院慶周期間與社會公眾相繼見面。作為大劇院“藝術主題游”的一部分,觀眾持國家大劇院參觀票便可免費觀看這些精彩展覽,而參觀票除在售票處購買外,還可在網上預定。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