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雅各布·尼爾森開辦的互聯網設計可用性應用專業網站上登載的一文,用四個失敗的例子講述了四種網頁設計上常犯的錯誤,這四個例子很好的解釋了怎樣的設計會使網站的可用性及用戶體驗變得一塌糊涂。相信對喜歡網頁設計和關注網站可用性及用戶體驗的朋友會有幫助。
不合適的內容,壞鏈接,糟糕的導航系統,不清楚的分類……哪些最影響商業成績?以下的例子里,不合適的內容榮列“浪費企業最多金錢”榜首。
每年,不論在專業研究還是日常生活中,我都看到幾千個設計上的錯誤。就像中了丹·諾曼的詛咒一樣,半數的網頁設計讓我看了就感到生氣:為什么人們不能按著丹 20年前就告訴他們的那樣去做?
然而,網頁設計者們也沒有按照我 13年前說的去做,這就是讓我大為吃驚的原因。下面羅列的幾個近日遇到的最蠢設計算是我最近的小小收獲。
沒法提供信息的鏈接:《紐約時報》
nytimes.com 網站在每一篇文章下面都放了一個鏈接:
誰會去點這個“下一篇商業文章”鏈接呢?除非是某些對“第 19篇文章”特別感興趣的,否則沒有幾個人會去點擊它。
除了數字以外,點遍這些鏈接看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 這種設計早在 12年前我就在對Slate.com 的評論中批評過了。鏈接需要含有能幫助人們了解如果點擊過去能鏈到什么地方的信息。人們沒有時間每個鏈接都點一下去看到底可以鏈到什么地方。
《紐約時報》可以用統計學來為他們的設計辯護:也許不像我非難他們的那樣,這種含糊的鏈接確實可以贏得幾次點擊。畢竟,如果你擁有上百萬的用戶,就算最蠢的設計點子也能排上點用場。就是這種設計哲學導致了類似時代廣場這種冗長的網站,給人類感官以無情的打擊。
問題在于,所有多余的元素都會損害網頁上其它設計的效果。當你向人們推銷那些無關緊要的鏈接的同時,也是在告訴人們忽略那些重要的鏈接。
(補充:《紐約時報》重新設計了他們的網站。現在,文章下面的鏈接改叫“更多商業文章”。好了一點,但還不夠好。我還是保留我的批評,因為這個愚蠢的設計他們用了長達一年之久 — 無論如何就算在他們對它進行了“部分的”修改之后,你仍能從他們的錯誤中學到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