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日,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電子動態版 《清明上河圖》在臺北花博會的爭艷館舉行了展出開幕式,此次以“智慧的長河——會‘動’的《清明上河圖》”為名的展出活動是由上海世博局、臺灣聯合報系共同主辦,展出時間為7月1日至9月4日,預計兩個多月的展覽能夠吸引到60萬參觀者。
這幅會“動”的長卷以經典名畫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清明上河圖》為藍本,是上海世博會期間最具人氣的展項。世博會閉幕后,已先后赴香港、澳門展出,吸引了超過百萬名觀眾前來參觀。如今,這項中國館“鎮館之寶”終于有機會赴臺灣展出。體現了兩岸人民同宗同源,對中華文化有共同認同。主創團隊水晶石公司耗費兩周的時間進行嚴密的布展工作,利用計算機科技與尖端投影設備,將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的原作,在6米高、110米長的巨大屏幕上“動”了起來。整個畫面以四分鐘為周期,日、夜景交替,將九百年前北宋首都汴京的繁華風貌,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現代人眼前。
此次展出共分序廳、主秀、尾廳三個展廳。
序廳,由三部分展項組成:1:歷史上的清明上河圖,該區域對《清明上河圖》系列的歷史梗概進行初步介紹,并逆由歷史順序來回溯,先后展示了清院版與明仇英版《清明上河圖》,并引出下一展區的宋院張擇端版《清明上河圖》。空間上以大曲面塑造“紙”與“長卷”的感覺,引領觀眾進入畫卷。 2:解讀清明上河圖,為中國館動態版《清明上河圖》展項的原大復制對該圖的背景解讀,包括歷史背景(發生在北宋、開封)發展背景(城市變革,坊墻化為市場)、作者張擇端、以及該圖的大致內容等介紹。3:介紹清明上河圖中人,在動態版《清》的制作過程中,人物是該圖的重要組成元素,也是傳達宋代城市文化的主力。在此通過特有的形式,展現這些人物的產生過程,并歡迎觀眾真正進入《清明上河圖》的世界。懸掛畫卷的形式,形成矩陣。展現主秀中動態人物的產生過程,是序廳到主秀的過渡;主秀, 再現中國館動態版《清明上河圖》展項風采;尾廳,設置了清明上河圖中最具特色的虹橋,供攝影留念。增加展出趣味性。
相信通過此次巡展,將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一次盛宴,對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產生積極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