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設計師劉凌和孫大為。
當創始于1962年的法國時裝品牌Cacharel聘請華人設計師劉凌和孫大為做品牌創意總監時,國人的震驚反而比法國人還強烈。關于中國設計突破高級時裝界天花板的贊美蜂擁而至,而對于這對在巴黎生活工作十多年的設計師來說,擁有自己獨立品牌Belle Ninon,獲得法版“ELLE”舉辦的“時裝設計新銳大獎賽”,進駐巴黎老牌時裝屋都不過是一個時裝設計師成熟的正常道路,與國籍關系甚少。“這是一種職業道德。每個設計師都不希望因為其他東西給自己帶來知名度,我們是拿作品說話,希望別人先承認自己是個好設計師。中國身份對任何人來說無疑都是個優勢,但我們不想通過它贏得關注。”孫大為接受我們專訪時相當坦誠的說。
《21世紀》:去年你們在法版“ELLE”舉辦的“時裝設計新銳大獎賽”獲獎,更多是以自己品牌而非設計師的身份?
孫大為、劉凌:對,這是完全兩個概念的事情。中國也有很多這樣的比賽,但更多是對個人感興趣而不是對個人企業品牌感興趣。通常參加比賽的人未必是個成熟的設計師,作品也未必具有商業價值。而法國更在意你自己品牌的商業價值,獲獎之后他會想辦法怎么去幫助你的品牌,不是單獨對個人。“時裝設計新銳大獎賽”就像是個人品牌和投資方的橋梁,大家在意的是獲獎后能繼續做什么,不是個人選秀。
《21世紀》:法國時裝界鮮少雇傭華人做設計總監,尤其像Cacharel這種老牌子。
孫大為、劉凌:的確,Cacharel有個特別完整的世界,從香水、成衣到配飾,法國從十幾歲到七八十歲的人都很了解它的歷史,這是融到法國文化里的。但它骨子里特別有好奇和進取心,是個很講年輕感的品牌,我們都對這種冒險精神著迷,希望能把自己的元素加進去。它之前的設計總監是比利時人,再之前是南美人,從時裝語言上來說,國籍并不那么重要。唯一需要調整的是,我們必須知道自己的客人是誰。Cacharel很大一部分市場份額在美國和日本(將來會回到中國),我們要研究這些市場,看她們在顏色、版型上能接受的程度在哪里,這樣才知道把哪部分產品展示給這些客人。比如西方和東方人身體結構不一樣,你的商業企劃里肯定會根據東方人的身材做一部分處理,這個都是技術層面的。還有,Cacharel主要是玩顏色的,我們會看很多畫展、找畫家,把面料、衣服比例、質感、成品價格都控制在清晰的客戶群里。
《21世紀》:在巴黎學習工作了十多年,“中國設計師”這一身份模糊了嗎?它在哪些方面還在影響你們的作品(以Cacharel2012春夏系列為例)?
孫大為、劉凌:這個東西不是表現在形象里,而是我們骨子里做事的方式很像中國人。比如我們做Cacharel第一季大家都覺得很保守,中國人的思維會想先打個基礎在那里,不希望建在空中,這和西方思維是很不一樣的。受不同文化教育影響出來的性格不一樣,有的設計師喜歡做很“咋”的東西,有的可能會好好延續前任的理念。說實話,中國身份給我們帶來的都是優勢,有時還會特意去淡化一下自己的優勢。現在大家很少談論國籍,圍繞的只是設計本身。最多說他是哪個體系出來的,很少刨根究底問他是哪出生的。
《21世紀》:為Cacharel設計時,你們更多是從巴黎女孩的時裝態度來思考?它是一種什么樣的態度?
孫大為、劉凌:Cacharel女孩大多在25歲左右,我們必須去感受她們的心態、喜歡的歌曲,聽她們講話的方式。女孩的思維本來就很難摸清楚,巴黎女孩應該是全世界最難伺候的。她們會受媒體影響,但決定權在自己手里。她們永遠最在意衣服穿上后好不好看,而不是這個系列是誰設計的。她們甚至不在乎自己是不是時髦,有些女孩就是把自己奶奶的衣服穿出來,覺得很美。“你穿的像個奶奶”這在法語里是很不禮貌的,但很多女孩不在乎,她們認為展示自己的風格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