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 論
向內,凝視
范蓓
康海濤從四川美院畢業以后,到了綿陽一所學校教書,然后一直生活在那兒。我們很快認識并成為至交。那時候,他的畫室設在一座老式的紅磚墻壁的危樓二層,從他畫室的窗口望出去,恰好是滿眼綠色的樹梢。每當夜色冉冉上升,夾雜在樹枝間的路燈就依稀亮起,淡黃色的微弱燈光把樹梢渲染得怪異而詭譎。偶爾有清風倏忽而過,微微顫動的樹枝間,幾聲孤寂的鳥叫聲此起彼落,一種異常奇特的寧靜和深邃就會像漣漪般蕩漾開來,在青春善感的心靈深處引致莫名悸動。那時候,我們常聚集在他的畫室喝酒,聽音樂,聊天,說笑話,酣暢淋漓,快樂單純。海濤不時地向我推薦他喜歡的畫家和好聽的音樂,給我借閱他收藏的書和CD。正是從他那里,我知道了莫蘭迪、阿利卡、基斯?哈林等偉大藝術家,懂得了寧靜而簡單的畫面何以能夠產生一種巨大的力量。傍晚時分,我們常站在窗前,海濤會指給我們看窗外的樹梢,引領我們凝神于大自然靜憩時的神韻和萬物安歇時的奇美。
康海濤喜歡一個人自由自在地漫步而行。在空曠無人的荒郊野林,他總能以細膩而敏銳的目光發現獨到而意趣盎然的小物件。他常把那些形狀美妙的枯枝、小石塊撿拾起來,帶回畫室。他認為,大自然的藝術有時候遠遠勝于人為。他說,他很早就注意到了樹林的奇異美妙,他喜歡樹林深處那種安寧的感覺。晚上的時候,下雨的時候,他都會去那里,那些變幻的光線會帶給他異乎尋常的強烈感受。
有段時間,他畫了很多顏色幽暗的小畫,畫的是其他人在生活中很難注意到的角落。這些骯臟而凌亂的角落在他的畫筆下儼然成為一種別樣的風景。一種陌生的美已誕生,微末之物也有屬于自己不可抹消的尊嚴。很快地,我和另一位畫畫的朋友一道,在本地一家小書店為海濤搞了一個小小的畫展,取名曰“向內”。“向內”,就是向著事物隱秘的內部行進。這既是邀請,也是描述。康海濤所描摹的生活角落,常有黑漆漆的孔洞和縫隙,似乎在召喚我們的魂魄深入其間,以便一窺生活的悖謬質地。海濤說,這是他的第一次個人展。盡管局促而且無名,亦可算是一個很好玩的起步點。很多人來看畫,或詫異或默然,但都表示出對沉靜淡然的畫家本人的喜歡。展覽結束以后,因為康海濤的畫室慢慢變得擁擠,這些幽暗而神秘的畫還曾在我臨時居住的簡陋小屋里掛了一陣子,直到我離開綿陽。
再次看到他的畫,已在六年之后。他與畫廊有了密切的合作,他的畫跨越時空從綿陽來到北京。但他依然還是在用慢悠悠的方式繪制著他心目中的奇異風景:朦朧遙遠的山嶺、道路旁破舊的老屋、夜色中飄緲的樹林、孤寂的池塘。與他的“角落”系列幽暗畫面不同的是,“夜色”系列的畫面稍微亮一點,因為總是有不知來源的神秘光線投射于孤寂樹木和破舊房屋的內部或外部。海濤的筆觸顯得極為理性和嚴謹,但他確實以一種激越超然的情感在畫著這些神奇的光芒,他畫出了被這些神奇光芒所浸染的寥落景觀,畫出了一種看不透的悠遠,一種曼妙如詩的意境。可以說,康海濤就是一個在夜色中漫步,以一顆赤子之心尋覓大自然之美的幽雅詩人,他對于自然的凝視能夠引領我們返歸事物的神圣本質。
當我們在長途電話中談及隨著時光變遷的生活,談及他隨興所至妙手偶成的抽象畫,談及他的計劃和設想,我充分地感受到了他對于藝術的深沉熱愛和執著追求。有熱愛,有追求,這就是一切美的力量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