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洪在《冷齋夜話》當中是如此提到黃庭堅這一思想的:“山谷云:‘詩意無窮,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無窮之意,雖淵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語,謂之換骨法;規模其意形容之,謂之奪胎法。 ’”因此,最為關鍵的是“詩意無窮,而人之才有限”的出發點,正是在針對這一藝術創作的困境時,前輩提出了縮減創新觸角以奪胎換骨的思路重新組織創新探索的理論。這一觀點在今天豈非很有啟發式的現實意義?顯然,在文化藝術思潮多元化的今天,正是藝術發展最為理想的一個時代,但也是一個高風險的時代?!岸嘣币辉~的理解在當今藝術界已經被極端化了,這種極端化的多元寬容度將藝術的終極目標模糊處理,以至于藝術創新的審美標準難以明晰,成了最不具有可操作性的一個藝術理論話題,甚或僅僅是一個名詞保留在研究文章中。然而,以有限的才力去探索無邊界和缺少審美標準的“藝術創新”之路,實在是一條充滿危險的馬陵道。
畫家是以實踐來作為這一時代對于藝術問題思考水平的表征的,我們的作品最終將成為后來者考量這一時期文化史品評標準的素材。為使子孫后代不至于因我們這一代努力不足而感到蒙羞,我們總要做一些努力,尤其是在我們感覺到了什么問題的時候。基于為當代藝術發展提供一份參考文獻的目的,由魯慕迅藝術工作室發起并主辦了這次學術邀請展。
我十分榮幸地受邀擔當本屆學術邀請展的學術主持,深感惶恐和責任之重大。我一直這樣認為,藝術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作品還有它不可替代的價值——時刻提醒著人們我們的生活還是挺“美”的,我們的生命可以不俗。用黃庭堅的寫真自贊來開啟我們這一次探索的努力是最為貼切的:“似僧有發,似俗無塵,做夢中夢,見身外身?!崩硐肱c現實之間往往就是這樣交映而互為驗證的:“似古有變,似新無奇,取胎內神,化骨中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