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嬰在1948年左右拍攝了大量關注底層民眾的街頭攝影,在藝術水準上也達到民國時期高峰。他也是新政協歷史新紀元的唯一記錄者,1948年,郭沫若、李濟生等民主人士從香港乘船北上,參加新中國的第一屆政治協商建國會議,周海嬰是這一歷史過程唯一的影像記錄者,不僅藝術水準高超,而且是新政協的文獻“孤證”。
此外,周海嬰還拍攝了大量1949年前后的社會生活、風景等作品。留下了迄今不多的從民國到新中國過渡時期(1948-1954)的影像文獻。他這段時期的攝影作品,與法國攝影大師布列松在1948年和1956年兩次在中國的攝影相比毫不遜色。
周海嬰的攝影穿越了1949年解放前后的兩個社會,但他始終表現出一種個人視角,在影像格調和情緒上與當時的社會主流攝影保持了一種有距離感的風格。他在民國時期拍攝了一批底層關懷的街頭攝影,記錄了上海弄堂生活的中產階級和知識分子的日常影像。在解放后,他拍攝了新中國早期純真向上的社會生活,自己與同齡人青澀的校園風情;他還拍攝了一批具有現代主義風格的景觀攝影。這些攝影在那個時代的藝術和技術上均屬一流,并且具有世界水準。
由于對自己的攝影藝術的謙卑,周老的攝影長期未能公之于眾,在去世前幾年才由其子周令飛先生組織過小范圍的展示。在周老辭世之年,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作為魯迅生前的故居所在地,特組織《周海嬰早期攝影展》暨學術研討會誠作紀念,并以此推動社會及學界對周海嬰的攝影藝術的關注和研究。展覽從一個杰出攝影家角度重新評價周海嬰的文化地位,希望給文化界、攝影界及愛好者提供一個文獻研究平臺,通過這批照片為中國現代攝影史研究提供第一手的史料。
展覽期間還將舉辦研討會,并邀請國內攝影界、藝術評論界、史學界及文化評論等專家學者與會,對周海嬰四、五十年代創作的早期攝影進行學術探討。此次活動的舉辦,得到了周海嬰之子周令飛的支持,周令飛先生也是周海嬰攝影文獻最初的整理者和推廣人。此次活動定位于周海嬰在四、五十年代拍攝的早期攝影展,相信今后將有更多的周海嬰攝影公之于眾。
1950 上海-游黃浦江 46×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