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g4keu"></button>
  • <rt id="g4keu"><acronym id="g4keu"></acronym></rt>
  • 藝術中國

    唐代的瓷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1-23 11:10:55 | 出版社: 時事出版社

    唐代被公認是封建社會的鼎盛時代,定都長安,陪都洛陽。這兩個地方都出土了大量的唐三彩,其在藝術和技術上均非常高超,引起了世界的注目。

    唐代瓷器的發展有三個社會因素:一是由于唐代對外貿易發達,貨幣流通量大增,造成銅料不足,使政府禁止百姓用銅鑄造生活用品,銅器也被禁用,因此陶瓷逐漸代替了銅器;二是唐代中葉以后,飲茶之風盛行,促進了瓷器生產的發展;三是由于官方對手工業發展的重視,官府專門設置了“將作監”、“少府監”等機構,加強對陶瓷、金工、漆器、染織等手工業的發展,以便更好地為當朝官府服務。

    由于瓷器的發展,產區日廣,唐代各地出現了不同風格的瓷窯體系,逐步形成了青瓷與白瓷并駕齊驅的局面。

    陸上與海上對外貿易的發展也促進了唐代瓷器的發展,當時出口商品中除著名的絲綢外,瓷器也隨之銷往國外。為適應外銷的需要,以及受西亞文化的影響,瓷器的造型、紋飾也吸取了一些外來的因素。

    第一節南青北白局面

    的形成

    當時,北方的邢窯和南方的越窯成為白瓷與青瓷的具有代表性的窯口,一白一青、遙相呼應,出現了陶瓷史上所稱“南青北白”的局面。據考古發掘顯示:在江南地區發現的唐代瓷窯遺址絕大多數是青瓷窯,而北方的唐代白瓷窯已發現10多處,僅在陜西銅川窯發現少量青瓷,基本上符合唐瓷器“南青北白”的發展特點。然而,盡管唐代瓷器制造業出現了“南青北白”的局面,但青瓷在整個瓷業中仍然占主要地位。

    一、越窯青瓷

    唐代飲茶之風的興盛,以及朝廷對青瓷需求量的增大,都促使越窯青瓷質量的不斷提高。

    尤其是在晚唐時期,南方地區形成了以浙江余姚為中心的瓷區。越窯青瓷代表了當時青瓷的最高水平,釉色蔥翠、釉層均勻、渾厚滋潤、如冰似玉、造型典雅、式樣優美,在裝飾處理上也是以素面為主,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刻劃花裝飾線條簡潔流暢,廖廖數筆就描繪出當時人們喜愛的荷花、荷葉、牡丹花等花卉,絕無繁瑣之筆。


    唐?青釉鳳頭龍柄壺

    越窯青瓷業在唐代大體可分兩個發展階段:一為初唐,二為中晚唐。初唐時期的瓷器基本上保持著南朝和隋代的風格,胎質灰白而疏松、釉色青黃、容易剝落,產品種類和造型的變化不大。中晚唐時期的越窯生產跨上了一個新臺階,不僅燒瓷的窯場大量增加,而且器物的質量也有了顯著提高。其在影響其他窯口的同時,廣泛吸取了它們的長處,以及玉、石、陶藝的風格和金銀器制作的工藝,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晚唐時越窯瓷器質量越來越精,對坯料的粉碎、淘洗、揉煉工藝和釉料都處理得十分精細,并改進了施釉技術、采用了匣缽裝燒方法,使得青瓷胎質細膩致密、胎面光滑、胎色呈灰或淡灰。成型操作嚴格、器型規整、口沿細薄、轉折處分界顯明,給人以輕之感。胎體通體施釉、薄而均勻。

    二、邢窯白瓷

    唐代內丘邢窯的規模很大,南北約30公里。生產數量也巨大,器物粗精皆有。

    唐?越窯八棱瓶

    瓷器胎質潔白細膩、胎體堅實、釉色類銀似雪,工藝水平相當成熟。所出產的精器一般供上層皇室官吏使用,如陜西西安唐大明宮遺址出土的潔白光潤的邢窯器就刻有“盈”字,屬官窯性質。

    據考古挖掘表明:這一時期,內丘白瓷的品種很豐富,有小唇沿撇口淺腹玉璧形底碗、圓沿弧腹玉環形底碗、瓣口深腹玉環形底杯、瓣口盤狀玉環形底托、圓沿短頸鼓腹罐、短戲耍短流鼓腹雙泥條系執壺、矮圓形子母口粉盒等。造型規整、底心有旋削紋且滿釉、釉色純正、口沿棱角積釉處見水綠色,呈唐邢窯白瓷的重要特征。在中國陶瓷史上,唐代邢窯白瓷的歷史意義非常重大,其潔白如雪的胎質為后期瓷器的美化和各種彩繪裝飾打下了良好條件,把瓷器工藝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第二節其他釉色瓷的發展

    一、壽州黃瓷

    1960年,人們在安徽淮南市發現窯址,那是一處長達兩公里長的大窯場,瓷器的基本特征是:胎體厚重、

    唐?壽州窯黃釉壺

    堅硬粗糙,胎色為白中泛黃或黃紅色;為了掩飾胎質粗劣,往往在胎上施白色化妝土;器物底足多做成平足,或底心微凹形狀;釉的玻璃質感較強、流動性大;為防止流釉粘連,多是器內施滿釉,器外施半釉;釉色以黃為主,有蠟黃、鱔黃、黃綠等色,釉色濃淡不一、釉面細潤并開有細小紋片;釉與化妝土結合不好,有時有剝落現象;常見的器型有碗、盞、杯、缽、瓶、盤、罐以及玩具等,造型特點與唐代其他窯相似。


    二、黑瓷

    唐代黑瓷的一般特點是:胎體厚重,器物多為平底,制作較青瓷、白瓷略為粗糙;釉色有的色黑如漆,也有些因火候把握不好而燒成褐色或茶葉末色。

    三、唐花釉瓷

    在唐代,花釉瓷獲得了一定發展。花釉瓷是指用含兩種不同金屬氧化物呈色劑的釉料,

    在坯體上兩次施釉,高溫燒成后呈現,以渾然一色的底釉襯托不規則的斑條狀面釉作裝飾的瓷器。那些色澤對比強烈的花斑,仿若白云朵朵,又似落葉片片,充溢著詩情畫意。此時,花釉瓷的色釉組合大體唐?魯山窯黑釉斑點腰鼓分為兩類:一是以黑或褐黑、茶葉末釉為底色,其上飾以月白或灰白色釉斑;另一類是以黑、月白或鈞藍色釉為底釉,襯托天藍色的不規則條塊狀釉斑。一般是:深色釉飾以淺色斑點,淺色釉則飾以深色斑點,深淺相間、對比強烈,且釉斑排列無論是有序還是任意,都很工整。這種花斑釉器物在唐代文獻中被稱為“花瓷”,其器型主要有罐、瓶、碗、壺、腰鼓等。其中彩斑腰鼓是樂器,釉色絢麗美觀,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關于花瓷的產地,被認同的是河南省境內的郟縣窯、魯山窯、內鄉窯和禹縣窯。20世紀60年代人們在郟縣窯最先發現花釉瓷殘器,70年代在魯山窯發現了花釉腰鼓碎器,從而證實了魯山窯是唐代花釉腰鼓的窯場。

    四、彩繪瓷

    唐代中期以后,長沙窯興起了彩繪裝飾。過去有人認為長沙窯屬于釉下彩繪,而現在經化驗表明:長沙窯的彩繪裝飾技術多種多樣,有釉上彩或釉中彩,人物、花鳥一類精細作品則類似釉下彩的工藝。主要是以褐色、綠色和藍色進行彩繪,色彩以褐、綠為主。裝飾圖案豐富,有用聯珠紋組成的圖案,還有人物、動物、花鳥、山水等,構思簡潔、意境協調,表現出明麗渾樸的裝飾格調。

    五、絞胎瓷

    唐代的絞胎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整器絞胎,把制好的花色泥料折片、粘合、修坯成型,施釉燒成后通體呈現出灰色與白色或赭色與白色線條交織組成的如羽毛似木紋般美麗而有規律的花紋;一種是器表的絞胎裝飾,俗稱絞胎貼花,即把花泥揉成條狀,切薄片,斷面拍平,鑲貼于器表的裝飾部位,施釉燒成后可呈現花朵綻開的畫面。

    唐代絞胎瓷器外壁有的施白釉、有的施青釉、有的施綠釉,還有一種極為新穎、別致的絞胎瓷器用兩種不同顏色的泥料做坯,造成如羽毛或木紋紋理的效果。其工藝技法是:把兩種不同顏色的瓷土(白與灰或白與赭)分別制成泥料,揉作長片交叉疊放,擰絞一起制成花色泥料,用來制坯。

    絞胎瓷的器型有絞胎杯、碗、三足小盤、長方形小枕等。而且,唐代已出現專門燒制絞胎貼花枕的作坊。


    第三節制瓷工藝的發展

    一、窯爐的改進

    這一時期,制瓷業在窯爐上普遍有所改善。北方均為饅頭窯型,一般為直焰饅頭窯或者是在窯底上設置臺柱,還出現了原始倒焰窯。這幾種窯型都由火膛、窯室、排煙孔、煙囪四部分組成,火焰流向呈現半倒焰式,依靠排煙孔調節燃氣的流量。而最大的改進是由原來的冷底窯改為熱底窯,使窯內溫差大大減小、溫度分布更加均勻。南方則以龍窯為主,為節省燃料、增加產量,充分利用空氣預熱,采取了加長窯身和減小窯床傾斜度的辦法,如在浙江發現的唐初龍窯就殘長40米、寬1 7米、傾斜度10—12度。從燒造工藝上看,唐代很多窯普遍使用了匣缽,避免窯火直接接觸坯體。

    二、器型的演變

    此時的器型有了較大發展,包括碗、盤、洗、碟、盒、杯、缽、釜、燈、罐、罌、缸、執壺和唾壺等。胎體的厚度和重量有所減輕,器型更加輕薄秀美,釉面更加光潔。

    瓷硯。硯足明顯增多,四足、五足以至多到排列成密集的一圈。有的硯,硯面圓形凸起,四周圍有深凹的水槽,造型更趨于實用。

    中唐時期,碗口腹向外斜出、璧形底、制作工整,與敞口斜壁形底盤和撇口平底碟器型風格相同。同時還有翻口碗,口沿外翻,碗壁近于斜直矮圈足和斂口淺腹平底碗等。到了晚唐,碗的形式越來越多,計有荷葉形碗、海棠式碗和葵瓣口碗等。

    盤。常見的有翻口斜壁平底盤、撇口璧形底盤、直口弧腹短圈足盤、委角方盤和葵瓣口盤等。前幾種出現的時間較早,后兩種是晚期的產品。其中委角方盤呈方形,四角弧線折進。葵瓣口盤,有的口沿有四五處凹進、腹壁配以內凹的直線,有的口沿作波浪式起伏、花瓣豐滿,給人以輕巧活潑之感,配以滋潤的青釉,引人喜愛。

    執壺。它是中唐時出現的一種酒器,可能由雞壺演變而來。到了會昌、大中年間,壺的形狀有了顯著改變,頸部加高,腹部作橢圓形,有四條內凹的直線,腹作瓜形,流延長,把孔加大,式樣優美,裝酒、注酒更加方便。

    唐晚期還生產各種小壺,有的形似盤口壺;有的又像球形小罐,但肩部裝一個外壁削成多角形的短流;還有一種為喇叭口短頸,球腹平底,肩腹之間裝短流和柄各一,流在前,柄在右,成90°角。這類小壺高僅6—9厘米,容量很小,多數有流,應該是盛放飲食調味的器具。


    瓷罌。它是這個時期常見的一種產品,其形狀與六朝、初唐時的盤口壺或瓶相似。余姚縣上林湖東岙南山腳就發掘出一件刻有“維唐故大中四年……,入記此罌”的器物,可知這類盤口壺本名為罌。罌字下部,有從“瓦”、從“缶”和從“女”的,互相通用。而且,根據南京市南京化纖廠東晉墓出土的青瓷雞壺的底部刻“罌主姓黃名齊之”七字推測:在六朝時期,這種盤口壺也稱為“罌”。

    三、裝飾特征

    此時,瓷器的裝飾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征,表現為:壺多是短短的小嘴,與壺嘴相對稱的地方多是彎彎的曲柄。碗的口多作四瓣或五瓣花瓣形,外部多刻直線。這幾乎成為唐代瓷器的共同裝飾方法,但也或多或少地有其地方特色。此時,長沙窯制瓷工匠已開始把繪畫題材反映到瓷器上,并開始使用三彩和多彩的裝飾方法,如在瓷器上用幾種不同的礦物質畫圓斑點或花鳥紋飾,使瓷器上呈現出青、褐、綠三種色調。在三彩和多彩的基礎上,印貼花的技術也得到了發展,其中以寶相花及獨立的花朵為多。陜西及長沙窯出土的青釉瓷器就印貼有打馬球、人物、龍、獅子及葡萄等紋飾。在造型方面,則帶有外來作風,如鳳頭壺、四花瓣形口的橢圓杯等,都是受中亞的影響。

    第四節唐代青花瓷

    關于青花瓷的起源,國內外陶瓷學界一直都有爭議:一種認為青花瓷器產生于元代景德鎮;另一種認為產生于宋代;第三種認為產生于唐代。但1957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江蘇揚州遺址發現的一片唐代瓷枕殘片和1983年揚州出土的許多件青花瓷殘片證明,這些青花瓷均屬于唐代。而且,南京雨花臺出土的吳末、晉初青瓷釉下彩帶蓋盤口壺證明,早在三國時我國的瓷匠就已經掌握了青花瓷的生產有兩個必備條件:釉下彩工藝和鈷料的應用。春秋、戰國時代的琉璃珠就已有用鈷藍作為著色劑的了,而鈷藍在唐三彩和唐藍釉陶中的使用則更為普遍,這些都說明唐青花瓷出現的物質和技術條件在當時都已具備。經過測定證明:上述出土的瓷片,其燒造溫度在1200℃—1300℃之間;胎、釉化學成分與唐代河南鞏縣窯白瓷產品相似;青花色料為低錳鈷礦,與鞏縣唐三彩器中的鈷藍料雷同。而且,經過光學顯微鏡觀察和掃描電子探針測試,表明這些青花瓷為釉下彩。

    經專家考證:青花瓷的發明是唐代景德鎮陶瓷前輩們智慧的結晶,是由唐代褐彩演變發展而來的,是先民們在唐代褐彩和唐三彩的基礎上運用氧化鈷作為呈色劑在坯體上進行描繪并施以透明釉入窯一次燒成的。其特點是:鈷料的著色力強,呈色明快、鮮亮;成品白底藍花,顯得莊重、典雅和具有強烈的東方文化藝術風格;釉下彩,發色劑得到釉的保護,永不褪色。

    青花瓷器的產生標志著中國陶瓷已由素瓷向彩繪瓷過渡。

    下一頁五代的瓷器上一頁隋代的瓷器
    打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中國瓷文化》
    · 瓷器的雛形——原始瓷器
    · 瓷器的真正產生在東漢
    · 早期的瓷器——三國兩晉
    · 隋代的瓷器
    · 唐代的瓷器
    · 五代的瓷器
    · 宋代的瓷器
    · 遼金夏的瓷器
    · 明代的瓷器(2)
    · 明代的瓷器(1)
    · 清代的瓷器(2)
    · 清代的瓷器(1)
    · 民國的瓷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内一区二区三区| 99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码乱码人妻系列蜜桃| 中国一级特黄毛片| japanese国产在线观看| 18禁无遮挡无码网站免费| 韩国爱情电影妈妈的朋友|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 调教15小男生gay脱裤子| 蜜桃成熟时仙子| 男人的天堂久久|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免费8| 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 国产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在线乱码在线视频|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羞羞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 成人午夜性a级毛片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嫩草| 和搜子居的日子2中文版|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五六区| 三级国产女主播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尤物| 中文字幕www| 最新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欧美成人18性| 巨大黑人极品videos中国| 国产无遮挡色视频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 啊…别了在线观看免费下载|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一二三区在线视频| 韩国伦理片年轻的妈妈| 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