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寺即今之射所;東為灰廠,中有夾道,故皇墻西南一角獨缺。太宗登極后,即故宮建奉天三殿以備巡幸受朝,至十五年改建皇城于東,去舊宮可一里許,悉如金陵之制,而弘敞過之。 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城,雖然大都城的建置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歷代的建都原則,但它更多的反映了蒙古族的生活理念及其習俗。如元大內沒有按照《周禮》之三朝制度建置三朝,只有一朝即大明殿,并與寢宮相連,這是蒙古習俗的反映,而宮城中眾多的浴室、頂殿、棕毛殿、水晶殿等,特別是白色的琉璃殿頂,更是漢人傳統所絕對不能接受的。朱元璋在選擇何處為都城時,曾征詢過老臣們,有的老臣勸他利用北平宮殿作為都城,他馬上予以否定,《太祖實錄》記:“若就北平,要之宮室不能無更作,亦未易也。”如果定都北平,那么大量的不符合漢人習慣的元宮殿要進行改造,談何容易。所以,朱元璋推翻元帝國后,他肩負著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要重新建立漢人文化傳統,回歸儒家思想。洪武十五年[1382年]下詔全國通祀孔子,增設學校,改善師生廩膳,對禮部尚書劉仲質下達了如下諭令: 孔子明帝王之道,以教后世,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綱常以正,彝倫攸敘,其功參于天地。今天下郡縣廟學并建,而報祀之禮,止行京師,未遍天下,豈非闕典耶!卿與儒臣共定釋奠禮儀,頒之天下,令每歲春秋仲月通祀孔子9。 明代以儒家思想的核心經典《周禮》來建構國家的典章禮制。在任何方面,都刻意復古,因此明代對《周禮》注疏者眾多,復古思潮盛行,有方孝孺《周禮考次目錄》一卷、何喬《新周禮集注》七卷、《周禮明解》十二卷、陳鳳梧《周禮合訓》六卷、魏校《周禮沿革傳》六卷、《官職會通》二卷、舒芬《周禮定本》十三卷、陳深《周禮訓雋》十卷、《周禮訓注》十八卷、《考工記句詁》一卷、唐樞《周禮因論》一卷、羅洪先《周禮疑》一卷、王圻《續定周禮全經集注》十四卷、李如玉《周禮會注》十五卷,奉《周禮》為國家禮儀典章的準則。洪武三年,禮部言:“《禮記?郊特牲》曰,‘郊之祭也’,‘器用陶匏’,尚質也。《周禮?籩 -------------------------------------------------------------------------------- 9.[明]廖道南:《殿閣詞林記》卷一,《欽定四庫全書?史部?傳記類》,臺北商務印書館影印,198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