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秘詭異的人面像——賀蘭山口巖畫 位于賀蘭縣金山鄉的賀蘭山口巖刻,是整個賀蘭山巖畫群中最為重要的一處。它地處賀蘭山的東麓,海拔1448米,像是賀蘭山豁開的一個大山口,所以當地人又叫它“豁了口”。那里山勢陡峭,怪石嶙峋,山巔溝畔常有云霧繚繞,宛若一方神秘的世外仙境,充滿魅力。 站在溝口,600多米的亂石灘從腳下延伸開去。山崖的峭壁上、臥石的平面上,到處可見鑿刻或磨制的巖畫,其中大部分是各種稀奇古怪的人面像,還有的就是馬、牛、羊、驢、鹿、鳥、狼等動物圖形。 這些人面像的外輪廓大都呈橢圓形,也有圓形、方形、心形等。外輪廓的線條一般都刻鑿得很深。如果你仔細端詳,會發現他們面目各異:有的五官俱全,有的卻只有眉毛和鼻子,或者只有眼睛;有的耳朵很大,有的有像小丑一樣滑稽的大鼻子;有的則面如骷髏,充滿了神秘奇譎的氣氛。人面像的表情也是各有千秋。他們有的雙眼傾斜、冷眼外望,表達出一種傲慢不屑的神情;有的嘴角上翹,帶著女性特有的溫柔、慈愛的笑容。這種人面像的外輪廓大都呈方形,讓人不由得想起天圓地方的說法,或許方臉形的人面像就象征地母,而圓形的則代表天神吧。 有趣的是,賀蘭山口的人面像都比較愛美。他們頭戴各式各樣的裝飾,或是一對長犄角,或是幾根長長的羽毛,或是一頂尖形或圓形的帽子;女性們則挽著發髻,帶著幾分秀逸的風姿。幾千年前人們對美的追求躍然石上。還有一種面部裝飾,大概是原始民族的紋面或面具,那覆蓋得滿臉都是的條形紋、弧形紋,令人面看上去有一種異常的威懾力量。 有一種人面像的五官造型組成一個小人,頗具創造性。人面像的眉毛構成了小人高舉的雙臂,眼睛好像他掛在腰間的長刀,鼻子是長長的身體,嘴唇則是他分開的雙腿。整個看去,那姿勢似乎是一種圖騰巫覡的造型,神秘莫測。在山崖的最高處,還可以見到一種太陽神模樣的人面像,它們雙環眼圓睜,炯炯有神,頭頂上用放射狀的刻線表示光芒四射。這或許是生活在此的原始先民將其心中想像的太陽神摹刻下來,用來在祈禱的時候膜拜。 賀蘭山口人面像的旁邊,還刻著許多奇怪的文字,它們的色澤比巖畫新鮮很多。這些是西夏文的銘文。據說,后來的西夏人對這些古老而神秘莫測的人面像崇敬萬分,認為是神靈的顯現,于是就在旁邊鑿刻銘文,來表達自己的虔誠之心,祈望人面像能給自己帶來吉祥。 賀蘭山口的動物圖形大都構圖簡單,鑿刻粗獷,卻形象生動。駿馬體魄健壯,群鹿活蹦亂跳,小鳥振翅欲飛,惡狼虎視眈眈。其中一幅鑿刻著一只母狼和兩只小狼,小狼在嬉戲玩斗,母狼在一邊觀望,寥寥數筆就將小狼的頑皮、母狼的慈愛表現出來,為我們增添了幾分玩味的樂趣。 望著這些散布在高峰夾峙的山溝里的巖畫,心中升起一種莫名的悸動。這些千年前留下的印記證明:生命的活水曾在這一片崇山峻嶺中流淌過,直到今天,他們的生命活力,仍通過這樣的方式激蕩在我們心中,使這山脈、這巖石,有了永恒的生命與價值。 ? ● 呼喚生命——呼圖壁巖畫 在新疆昌吉呼圖壁縣西南的天山腹地中,有一片地區山勢陡兀,石壁豁開如闕,當地老百姓稱之為“康家石門子”。據說是因為清朝時有戶姓康的人家為躲避戰亂逃到這里,故而得名。1987年夏天,石門子山溝里一處巖刻的發現,給這座寂靜的小山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康家石門子附近,青山綠草如茵,山坡之上野花爭艷,花草的芳香、泥土的清香彌漫在空氣之中,醉人心脾。順著一道由雨雪水匯成的清澈山泉前行,赫然看到群山之中一座赭紅色的崗巒,山形如壘似砌,奇幻詭譎,峭壁之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人像。人像有男有女,或站或臥,或衣或裸,手舞足蹈,姿態各異,那里便是3000年前塞人祖先進行生殖崇拜活動的圣殿。 霍然千丈的石壁上,巖畫猶如凝固在崖壁上的大型群舞造型。最高處是一群在祭祀活動中跳著歡快舞蹈的少女,她們扭動著修長的身體,挺著豐滿的胸部,上下翻舉著兩臂,微曲著雙膝,雙腳似在輕輕蹬踏,整個動作洋溢著歡快愉悅之情。畫面左側斜臥著一個男子,面容粗獷、體魄強健,正將其碩大的男根指向女方。畫面用夸張的技法表現出男女性愛的歡悅和生命力的張揚。 巖刻畫面的中心是一幅表現男女媾和的雙人舞。特別地用一個雙頭同體的人像來表現主題。眾多的裸體男性圍繞在其周圍,夸張地顯示著他們勃起的陰莖。 左上方的兩幅交媾圖中,有人身猴面的男性,還有幾只性器官被突出刻畫的雄老虎,將原始部落的生殖崇拜表露得更加淋漓盡致。 畫面的右下方,有一組隱喻人口繁衍的畫面,揭示了整個巖畫的主題。畫面上的男性,以極度夸張了的生殖器直指一個女子,女子則頗具手舞足蹈的歡快狀。在兩人之下是50多個歡蹦亂跳的小人。叫人體味到塞人祖先對子嗣生育、種系繁衍、氏族昌盛的美好企盼和祝愿。 這100多平方米的龐大巖畫像是一首生命狂歡曲,它絲毫沒有讓人感覺到任何猥褻,有的只是一份原始生命的純凈和熱烈。 在眾多熱烈的舞蹈場面中,有兩組“對馬圖”格外引人注目。它們位于巖刻的最上層,是畫面的主體部分,是氏族崇拜的標志。 “對馬圖”中。九個高大的裸女頭戴平頂高帽,美麗的翎毛分揚在帽子左右。個個鵝蛋臉、高鼻大眼,秀美異常。她們擺動兩臂,圍繞著兩組“對馬圖”輕快地起舞。左邊一組為一對雄馬,右邊是一對雌馬。對馬的頭部、前后腿都環繞形成一個封閉的圖案。兩組對馬位置左右相對,牡器勃起,構成一組嚴格對稱而且造型優美的圖案。康家石門子是天山中水草最好的地區之一,也是產馬最多的地區之一。不難想像先民們對馬的重視,并把馬作為其生殖崇拜的圖騰。 在巖畫點西邊,有一處泉水從離地面3米多高的石縫里一滴滴落下,常年不干,遂被人稱為“神泉”。據說,這神泉是當年開鑿石門子的神仙補償給這里的人們的。因為神仙開通石門的時候大水泛濫,淹死了無數生靈,神仙覺得內疚,便留下了巖刻作為神跡,好讓人們在此祈求人丁興旺。神仙還在巖刻附近開鑿了神泉,讓人們飲了神泉的水便能生育。 如今,那開鑿石門子的神仙已不知了去向,塞人祖先原始的性交崇拜和生殖崇拜的信念卻留在了這赭紅的峭壁之上。這是人類祖先在遠古險惡多災的環境里的生存戰斗的實錄,是生命的禮贊,是對創造生命的謳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