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對建筑歷來不乏一定的疑慮。主要針對的是此一對象的嚴肅性,其道德價值及其造價。一些全世界最聰明的人士對裝潢和設計毫無興趣可言,反而孜孜于那些無形和虛幻的事物,這不能不令人深思。 ? 據說古希臘斯多葛派哲學家愛比克泰德曾質問一位因房子燒成了白地而傷心欲絕的朋友,“既然你很清楚是什么支配著宇宙,你怎么還這么放不下一堆磚瓦石塊呢?”(他們的友誼又持續了多久則不詳。)傳說基督教隱士亞歷山德拉在聽到上帝的聲音之后賣掉了房屋,將她自己關在一個墳墓里,再也不看外面的世界,而她的同道中人西特的保羅隱士則睡在一個沒有窗的泥窩棚地上的一條毯子上,而且每天吟誦300句禱文,只有在聽說還有個圣人每天吟誦700句禱文而且睡在棺材里之后他才覺得痛苦不堪。 ? 這類的苦行在歷史上可謂屢見不鮮。1137年春,西多會的修士克萊爾沃的圣伯納德一直繞著日內瓦湖旅行,卻竟然沒有注意到湖的存在。與此類似,四年后在他的修道院里,圣伯納德講不清楚餐廳區域是否有個拱頂(事實上有)以及他自己教堂的高壇處有幾扇窗戶(三扇)。一次造訪多菲內的加爾都西會時,這位圣伯納德令他的主人們大吃一驚,因為他是騎一匹華麗的白馬抵達的,這可跟他宣誓秉持的苦修價值觀正相抵牾,他卻解釋說這只動物借自一位富有的叔父,而在穿越法蘭西整整四天的旅途中他竟然壓根沒注意到它長什么樣。 ? 話又說回來了,人類力圖將物質世界塑造得優雅完美的堅持一直以來就與這類堅決蔑視視覺經驗的努力旗鼓相當。人類為了雕梁畫棟不惜扭傷了腰,為了在桌布上刺繡出動物來寧肯累花了眼。他們放棄周末的休息將不雅觀的電纜線藏在架子后面。他們不憚其煩地琢磨什么樣的廚房操作臺才算合適。他們一直想象能住到雜志上登出來的那些貴得離譜的豪宅,然后又自覺感傷,感覺就像在擁擠的大街上跟一個迷人的陌生人擦肩而過。 ? 我們似乎既受制于一種踐踏我們的感覺、麻木我們自己以安于我們環境的欲望,又有一種相反的沖動,要認同跟我們的個性必然聯系在一起的廣度,要跟我們所處的位置一起改變。一個丑陋的房間幾乎能使任何一種針對生活的不完滿而生的散漫疑慮固定成型,而一套光照充足、鋪著蜜色石灰石地磚的一居室則能為我們心中的不論何等期望都加增信心。 ? 對建筑之意義的信仰建基于環境的改變會導致我們自身的改變這樣一種觀念,不論是好是壞——以及建筑就是為了向我們生動地展示出我們理想的狀態可以是什么樣子的這樣一種確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