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油畫相戀相伴60年,60年的婚姻,人間頌揚為白頭偕老之金婚。今我白頭,然而油畫永遠色彩鮮艷,更現年輕,她不斷拋棄衰老的伴侶,作者。 我在杭州藝專開始學藝,很快就愛上了西洋那個瘋子梵高,深感其畫美而惑人,而且一直愛到今天,不因見聞日廣而影響對他的初戀。人人愛美,不同的人愛不同的美,因而流派紛呈,美術史繁雜多樣。始于眼見的直觀的美,繼而聽到“美”之語言,不說話的畫其實全由潛臺詞構成,其間長歌當哭、凄凄切切,傾瀉的盡是喜怒哀樂。愛什么樣的畫,其實是承什么樣的情,眉目傳情,眼睛本來就是會說話的。 在巴黎看畫,天下名作盡收眼底,看多了,看出其中真偽混雜,不少屬虛情矯飾,欺世盜名,魯迅所痛惡的空頭美術家已早在西方繁殖。但要聽懂繪畫的語言,并非易事,需學習、熏陶,我自己聽懂了,也說別人的語言呢,我的父老鄉親不懂。十億父老鄉親都不懂他們兒女的語言,將是怎樣的人間!愧對江東父老,這是我最早萌發油畫民族化的初衷。既要拿來,又要改造、創造,我于是往返于古代傳統和現代西方之間,在母土上從寫生著手耕耘了半個世紀。又同時運用水墨工具作畫,在水墨與油彩中輪番耕作,兩家門下轉輪來,想摸透雙方的家底。兩家的什物有異有同,但兩家的治家格言則完全一致:情真。 中國人學油畫很晚,被譏為土油畫,一向似乎也為土油畫感到自卑。改革開放后,見多了,這種自卑漸變成自尊,只要感覺和感情是真的,我們勇往直前,該被嘲笑、鄙視的倒是大量鸚鵡學舌的虛假畫圖。繪畫有什么固定方法或范本嗎?石濤創“一畫之法”,他的一畫之法說透了對畫法的觀念。他是憑感受作畫,只要能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即便運用萬點惡墨,亦成藝術*;正因每次面對不同對象時有不同的感受,每次便需創造各不相同的表現手法,所以他的一法能貫眾法。印象派、表現派的觀念與手法,都歸屬于早于他們200年的中國和尚的語錄中了。我曾將古代東方和現代西方比為啞巴夫妻,雖語言不通,卻一見鐘情,深深相愛。中國古代不少杰出的繪畫作品蘊藏著西方現代造型美所追求的品位,周昉筆底雍容華貴的仕女的量感美、韓滉《五牛圖》的質樸品味等等都宜于用油畫來譯出他們沒有說盡的潛臺詞,亦即現代造型范疇的語言。如經大家深入挖掘,古韻新腔,誕生一批中國獨特的現代繪畫,與世界現代藝術比比看,必有助于促進民族藝術之發揚與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