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蔡志松,辭去教書的工作之后專心致力于創作,今年下半年他將會展出不同以往的新作。在新作面世之前,本刊的專訪報道他的轉變與心情。 《藝術與投資》:我們都知道,蔡老師很少接受采訪,平日忙于創作與教書之間,今年你的展覽計劃似乎比以往的多,可以跟我們說說你的展覽計劃嗎? 蔡志松:現在基本能確定下來有兩個個展:原定7月31號是德國雷根斯堡博物館個展,因為預算超標可能會延期;8月中下旬在臺北旻谷畫廊有個展,在旻谷畫廊的展覽面積將近1000平方米,是一個很大的個展,差不多我主要的作品都在,這次的展覽也算是一個回顧與展望的展覽。在凱旋藝術中心還有一個個展,暫定11月底舉行。 《藝術與投資》:這幾個展覽都是對方來找你? 蔡志松:是的。其中兩個展覽已經約了快一年了。 《藝術與投資》:因為你只提過8月下旬的展覽,你會全部都展出你的作品,在德國跟在北京的展覽,目前您有想過要放什么作品嗎? 蔡志松:德國展覽現在作品還沒有起運,原計劃也是所有的立體作品,還有一些新印的版畫,主要作品都展,他們對立體的作品更感興趣。 《藝術與投資》:在德國的展覽,目前的進度如何? 蔡志松:在德國的展覽是由有二十多年的策展經驗的館長親自策展,但其實這背后有個小故事。那就是原本邀請我的館長現在已經升官了,去到文化部門擔任一個很重要的職位,所以,就變作現在新來這位館長幫我策展。我覺得這兩個館長都是很有經驗的人,相信在德國的展覽效果會不錯。現在反饋回來的信息是預算超標,我想縮小規模,他們又不肯,準備向政府申請追加經費。 《藝術與投資》:這次你做了一些新的作品,這個新作品跟之前的作品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蔡志松:有一個最重要的作品就是《頌?9#》,《頌》系列第九件作品,是以前作品的一個延續,但是跟以前的作品相比,肯定手法更成熟,語言更精煉,內涵更豐富,這是《頌?9#》作品的特點,因為畢竟經過這么多年不斷地實踐,總會有一些進步,這個作品做得時間最長,前后制作將近兩年時間才完成,泥稿就做了一年多。有的時候,這種不同或者延續只有能通過觀察才能明白,靠說是說不出來的。 《藝術與投資》:您也說到這個東西做了兩年,其實是有一個時間的推演在里邊的,在這兩年的時間里面,你有沒有發現一些不一樣的地方,還是說從始至終都是一樣的? 蔡志松:有時候經常有人問“你有沒有什么新作品?”“有沒有新做什么?”其實藝術家重要的不在于在橫向上的反復變化,這個倒是相對會容易。更重要在于縱向上能夠更深入地走下去,或者往更高層次上走,這是真正的指標,而不是在一個水平方向上找轉換。 “ 我是個沿一個方向勻速前進的人” 《藝術與投資》:所以這次你覺得自己在縱向的延續上面有了一個突破? 蔡志松:突破倒是不敢說,應該說往前走了一步,勻速前進的特點還是有的。 《藝術與投資》:是不是對您來說,你知道自己要往哪里走,只是你需要的時間是比較多的? 蔡志松:對,無論任何事物,如果不下功夫肯定是做不到位的。 《藝術與投資》:你去年也是差不多在這個時候接受采訪,一年了,想要知道老師在這一年當中,除了有半年在忙私事之外,其它的時間都在做一些什么?就是在創作上也好,看什么書,或者是教學生,跟去年來說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蔡志松:學校已經正式批準我辭職了,已經沒有教學任務了。但是還是很忙,不斷地充實自己其實很重要,我最大的不滿足就是在看自己,反觀自己的時候,所以會充實一下自己。新系列的作品,我已經醞釀好幾年了。現在終于有空兒開始做了。這會是一個非常新穎的浮雕作品。你會發現脈絡還是與以往的作品有聯系,但具體形式上,可能有明顯的不太一樣。 “新作品會給人超出想象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