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識外銷瓷 文/本刊記者 孫 森 中國被歐洲各國所認識、了解,離不開國家之間的貿易,離不開那條帶著中華文明的“貿易通道——絲綢之路”。而在 “絲綢之路”中,中國出口的產品以“絲織品、茶葉、陶瓷”為主。在對外貿易的早期,貿易之路都是從內陸走的陸上通道,產品以絲織品為主,銷往中亞、西歐各國。此時所用的運輸工具主要是牲畜,而瓷器在那時并非是主要的貿易產品。到了明清兩朝,隨著航海業的快速發展,海上絲綢之路把中國的精美瓷器運輸到了不同的國家。同時西方國家的人們也正是因為這些貿易產品,例如:通過瓷器上所繪的圖案,絲織品上的紋飾,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這個神秘的國度。中國的瓷器在西方人眼中是華麗的奢侈品,明清時期出口的那些瓷器在西方國家貴族以及至少是中產階級才能享用。古代主要的貿易產品絲織品如今已蕩然無存,高檔的茶葉更是不能保留至今,而如今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瓷器卻??歷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依然閃爍著寶石般的光芒。 古代歐洲把中國瓷器當作財富的象征 經過明清兩朝的政權交替,結束了多年的戰亂,此時的景德鎮制瓷業也是百廢待興,而接下來的一百年,清王朝政局穩定,國力空前昌盛,使得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制瓷業也達到了歷史上的高峰。清三代瓷器琳瑯滿目,品種繁多,但歸納起來可分釉上彩、釉下彩、釉上釉下相結合的斗彩,另辟蹊徑的三彩以及單色釉、玲瓏瓷、雕塑瓷。從造型上看既有傳承又有創新,而在顏色釉上的使用也是更加成熟,在不同的器形上使用著不同的技法,使得這個時期制瓷工藝達到了中國陶瓷史的一個頂峰。 瓷器在歐洲被作為財富的象征,在當時的歐洲幾乎所有的國王、王后都會搜集、收藏中國瓷器。在帝王派遣使節出訪或者是公主出嫁以及犒賞重要功臣,中國瓷器都是最為貴重的禮物。在世界外交史上曾??出現這樣一則奇聞:撒克遜的選帝侯奧古斯特二世曾通過談判,用600名魁偉健壯的御林軍從普魯土國王威廉手里換回127件中國瓷器。從而可以看出遠銷海外的中國瓷器是作為皇族、貴族之間的財富象征。 另外據有關材料表明,在公元1602至1682年,即明末清初的80年間,僅荷蘭人販運我國瓷器就達1600萬件以上,由此可見當時的瓷器外銷貿易量非常巨大。在這些外銷瓷中,不少是專為外銷而特制的產品,其造型和圖案紋飾有些是根據國外客戶的要求而設計的。 清代是外銷瓷的鼎盛時期 清代康、雍、乾三朝的太平盛世,國泰民安對于對外貿易也有相當大的促進,從輸出數量到瓷器制作的質量都逐漸走向鼎盛。??過元、明兩朝的對外貿易,在歐洲地區以及東南亞已??有了固定的客戶群。此時訂單源源不斷發往景德鎮,而景德鎮的制瓷業也是空前繁榮,隨著需求量的增加,景德鎮雖擁有著不少技藝精湛的能工巧匠,卻也是日以繼夜地辛勤勞作。此時的景德鎮對于外銷瓷的制作也是精益求精,在繪??風格上,既有傳統人物、花卉等紋飾,也有典型的西方風格的繪??面貌。器型除了傳統的造型以外也有很多歐式風格的裝飾,盤子一般瓷胎較薄,與傳統的中國淸三代瓷器有較明顯的區別,而這一點主要是考慮到在成本高昂的運輸中能夠運的量更多一些。此外,在古代海上運輸存在著很多意想不到的風險,從近些年的水下考古可以看到,在運輸途中出現不到岸(未到達目的地)的船只也不為少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