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時期,青銅鏡發展愈加實用化、民俗化。除了官造鏡之外,民間造鏡更加普遍,這得益于手工業的發展和商品經濟的流通。所以談到宋代銅鏡,其代表往往是民間私造鏡而非官造鏡。基于這一點,宋代青銅鏡與前代相比較,首先發展變化的就是鑄鏡地點的普遍化,且形成了幾個著名的鑄鏡中心。如浙江的湖州、臨安,湖南的潭州,江蘇的建康,江西的饒州、吉州,四川的成都和福建的建州等最為著名。另外,青銅鏡本身也具有了很濃郁的民俗特點。 首先從紋飾上來看,多選用來自于實際生活中常見的題材,如牡丹、菊花、桃花、纏枝花、雙魚紋、鳥獸紋、雙龍紋、雙鳳紋、山水人物、亭臺樓閣、神仙故事等,都是最常見的圖案。如清宮舊藏器“蓮花飛蝶鏡”,環繞鏡鈕飾一周圓點紋,外圍綴以三朵蓮花,間飾三只蝴蝶,極具圖案化。此類銅鏡洛陽附近出土較多。再如“龜鶴仙人鏡”,元寶形鈕,鈕側有長須仙人端坐,飾背光。鈕另一側是童子獻壽圖案。鈕上有飛鶴,鈕下飾龜和花草。紋飾間空白較大,鑄造也粗糙。此類鏡與出土器比較,1974年浙江衢州市龍游公社出土一面菱花鏡與之紋飾相同(《浙江出土銅鏡》147);《巖窟藏鏡》四·29與此鏡圖案相同,但紋飾左右相反,據稱系“宋金時期山東東南路修公路時出土”;另《四川省出土銅鏡》也載有兩面,一為重慶出土,一為綿陽出土。 其次從器形來看,出現了手柄鏡,如舊藏的“長柄仙人鏡”。此類鏡圖片出版較多,目前仿造的也多,但仿造者常將鏡身與手柄一次性渾鑄,不得要領。還有一種短柄的銅鏡,柄上部有鏡托,柄下部有穿系孔,鏡身圖案是一個大大的“”字紋,周圍飾龜、魚紋。此類短柄鏡圖片很少出版,目前未見仿造。除手柄鏡外,鏡身的形狀也有變化,如亞字形、桃形、葵花形、鐘鼎形、瓶形、方形、長方形等。另外,金石學在宋代興起,好古、仿古蔚然成風,所以此階段還出現了一些仿古鏡,如仿漢鏡、仿唐鏡等。 最后,銘文內容有了很大變化,這也是宋代銅鏡上最顯著的特點。當時鏡背流行題著鑄鏡者的字號、工匠姓氏、作坊所在地等字樣。同時,一些頗具盛名的作坊為防假冒,還要在鏡背標明具體的街巷地點和宣傳精工制造的廣告。如“湖州真石家無比煉銅(照)子”、“湖州儀鳳橋石家真正一色青銅照子記”、“饒州葉家久煉青銅照子”等。其中最為常見、保存至今數量最大的是湖州鏡。如宮中舊藏的“湖州鏡”,左右各飾一長方銘文印記,分別為“湖州符十真煉銅照子記”和“每兩一百文”。此類鏡出土、發表都非常多,多作“石家”,系南宋時期物。 總之,宋代銅鏡因多實用于生活,鏡體比較輕薄,鏡鈕小或無鈕。紋飾民俗化特點顯著。也因多為民間私鑄,質量參差不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