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天啟年間(1621—1627),熹宗(1605—1627)不問政事,宦官魏忠賢(1568—1627)伺機弄權,擾亂朝政,與東林黨形成了激烈對立的局面,不少忠臣被害,朝政加劇腐敗,百姓的怨怒更趨白熱化。至崇禎年間,各地士大夫紛紛組織文社,其中以江南地區為集結地。其后,東林黨更與多個文社結合,組成“復社”,以“興復古學,務使為用”為宗旨,評議時政,他們的成員更成為明亡之后,南方政權及江南一帶抗清力量的核心。 ?朱耷山水冊第二
思宗繼位后,曾試圖勵精國治,力挽頹勢,然朝綱已混亂不堪,加上外有女真族于北方掘起,屢破明軍于遼東的邊防,步步進迫威脅;內有國庫空虛,天災令全國最終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出身貧農的李自成(1606-1645),于崇禎三年率眾起事,加入闖軍,崇禎十六年(1643)于襄陽自擁為“新順王”,翌年揮軍直搗京師。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思宗于煤山(今北京景山)自縊,明朝終告覆亡。其后,遼東總兵吳三桂(1612-1678)降清,大開山海關迎清兵。滿清擊敗李自成的闖軍,并于1644年正式入主中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