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6月的一份媒體資料中,原華盛國際(HVS International)投資公司的中國區副總裁趙祥龍,還在以投資專業人士的眼光,建議企業怎樣在未來不確定的房地產投資中規避風險。3年后,趙祥龍的視角卻從房地產移向了藝術基金領域。 有著私募股權投資背景的趙祥龍笑談這種轉變為“狗行千里吃屎,狼行千里吃肉”。天生的嗜血本性使金融資本從國家調控下的房地產市場淡出,并在越來越火爆的藝術品市場中嗅到了利潤的“腥氣”。 據文化部文化市場司不久前發布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截至2010年底,約有50只左右和趙祥龍的藝術基金一樣的金融資本以不同形式介入藝術領域。如果每只基金的規模按照保守估計在5000萬元左右,那么當年在藝術品市場的金融資本就有25億元。據媒體統計,2010年中國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總成交額超過500億元,也就是說,由銀行、投資機構所掌控的金融資本,如果進入藝術領域的途徑都是通過拍賣,那么就已經掌握了這個市場二十分之一的話語權,實在是一股不容小窺的力量。于是,在2011年春拍結束后,就有傳言,這些金融資本已經從先前的謹慎觀望狀態正大規模入侵藝術品拍賣市場,使得整個春拍的成交額在原本的基礎上被推高了一個臺階。 那么,這些對獵物虎視眈眈的金融資本,真的就像傳說中那樣在藝術市場中呼風喚雨了嗎?它究竟是怎樣玩藝術的呢? 金融資本怎樣看藝術市場 2011年春拍,趙祥龍和他的團隊僅作為一個旁觀者進入拍賣市場,“參觀的結果是,藝術品市場已經進入一個比較高的峰值,調整即將來臨”。 趙祥龍解釋說,藝術品投資周期的典型特點是與房地產投資曲線幾乎一致,不同的是,從時間段看,前者要比后者滯后大約6到10個月。如果按照這個規律,假如今年房地產市場在一系列的宏觀調控下進入熊市,那么,在6到10個月之后,藝術品市場大約在今年秋拍之后開始調整。為了佐證自己的觀點,趙祥龍說,金融資本評價一個市場的可投資性有兩個關鍵性指標,一個是成交量,另外一個是價格,按照金融公式,兩者相乘就是資金面總量。今年秋拍從成交量來說,由于CPI通脹達到6%,“已經是惡性通貨膨脹了,資金出于避險的需求,一定會尋找新的投資點,藝術市場會更加受到關注”。因此必然會超過春拍成交量,但從作品單價來說,同一藝術家的作品很難突破春拍的價格。形象地說,“秋拍不會再有4.2億的齊白石作品了”。趙祥龍的依據是,“藝術品市場的起伏受制于經濟影響,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比如,國家治理通脹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人民幣加息和上調銀行準備金水平。目前采取的戰略是小步快走,頻繁加息,如果這樣還不能抑制通脹,那么人民幣利率就會出現負值,用經濟學的觀點,人民幣利率和藝術品市場規模是成反比的,前者越高,市場規模越小,反之則越大。這樣,當人民幣利率處于負值時,市場規模在開始階段會變大,一旦利率提高就意味著資本的機會成本提高,資本進入投資市場的選擇就會增加,藝術品市場將面臨資金總量分流的風險,加上藝術品本身的流動性風險,導致很多資本會撤離這個市場”。這大約就是負利率時代的藝術品市場的周期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