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擁有了15年在中國的經(jīng)歷之后,再比較西方藝術家與中國藝術家又有什么最大的不同?勞倫斯認為:“就今天來說中國藝術家首先面臨著來自西方的壓力,他們必須面對這個非常實際的問題,但是今天中國藝術家還是比較清楚個人的藝術應該向哪個方向發(fā)展,許多藝術家的作品總是具有自身文化的意義,總是與自己周圍發(fā)生的事相聯(lián)系。中國藝術家清楚,了解國際藝術的重要性,中國藝術家現(xiàn)在動腦子要比西方藝術家多得多,所以現(xiàn)在中國藝術家要比西方藝術家了解得多,他們更愿意積極地參與國際藝術活動,并且接受新的東西,這對中國藝術在國際上的發(fā)展很重要。現(xiàn)在中國開放了,中國藝術家也有錢了,可以不斷地去國外看作品,及時地獲取國際藝術最早發(fā)生的事,所以整個中國當代藝術的水平發(fā)生了根本性地改變。就今天來說盡管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的影響力還很有限,但是中國當代藝術應該是世界藝術的一個部分。 ?《其實我一直幻想在歡鬧的人群中把自己吊死》攝影,177x127cm,2002年,宋濤?“相比較,西方的當代藝術還是集中在西方的圈子內(nèi),他們在很長的時間內(nèi)只關心自己的歷史,只關心自己的文化,他們不要看外面的東西,他們只關心自己的藝術,他們只在自己的圈子里做藝術,但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態(tài)度。他們沒有外部壓力,只要在西方成功就可以了,他們只需要知道自己的文化,只需要知道歐洲或者美國就夠了,西方藝術家面對的就是西方世界,他們或許了解國際當代藝術,或許了解全球文化,但是西方當代藝術一直在西方領域發(fā)展。今天,當代藝術在西方有一個自身完整的體系,它與自身的文化經(jīng)濟有著某種聯(lián)系,這是西方藝術長期發(fā)展的結果,而這一點也是西方現(xiàn)代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也許是這個原因,今天的西方還是不大容易接受新的東西,所以在很長的時間內(nèi)他們或許不會看中國當代藝術,對于中國當代藝術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了解,有些人也許還不想了解,這需要時間。” 相比較于西方藝術家,中國藝術家面臨來自西方的壓力首先在于西方藝術體系。毫無疑問,這個體系首先是為西方藝術服務的,對于中國藝術家來說參與這個體系本身就是一種文化上的“另類”,盡管中國藝術家需要與西方對話,西方藝術體系也需要完成國際化的概念,但是這種對話的本身就是一種西方需要下的對話,這就使對話具有了很多的復雜因素。回顧中國第一批藝術家參與威尼斯雙年展,西方策展人所顯示的那種傲慢,這足以說明參與這種對話本身就是一種艱難,就這一點來說中國藝術家面對的西方壓力并不是想象中的完全的國際化意義,而是特殊要求下的“某種”對話。 其次,來自西方當代藝術的話語權。這是界定中國藝術作品可否成為對話對象的一道永遠的門檻,這種話語權在當下同樣也是界定中國藝術家在國際上可否存在的重要因素,顯然,中國藝術家與西方的對話并不僅僅是理論上的那種開放性。 此外,中國的藝術體系就目前來說主要還是為體制內(nèi)藝術服務,它對當代藝術的納入仍然處于微妙狀態(tài),因此就這一點來說中國當代藝術追尋西方藝術體系也是無奈的選擇。 但由于當代藝術某種普世的價值,中國當代藝術參與西方藝術體系也是價值上的本身需要,它畢竟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而這一點也是國際藝術重要的方面。當然西方藝術體系在根本上是為西方的,這也自有其理,長期以來西方藝術體系可以不看中國的藝術,甚至在某種情況下可以漠視中國藝術的存在。所謂的國際藝術在西方往往是完全的西方藝術,它對其他國家的漠視自然有著自身的需要,因為這個體系本身就是西方的,它不需要真正的國際化概念,而這一點對于中國當代藝術來說永遠是現(xiàn)實,就像中國的藝術體系對西方也是現(xiàn)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