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窯劉家造龍紋花口瓶? 科技檢測 筆者一直提倡傳統鑒定和科技檢測相結合,兩條腿走路更能把握方向。目前科技檢測陶瓷有許多方法,比較流行和切實可行的有如下三種: 1.熱釋光 是指固體在受輻射作用后積蓄的能量在加熱過程中以光的形成釋放出來的一種物理現象。這種現象是一次性的,也就是固體在受輻射作用后,只有第一次被加熱時才會有光被釋放出來。在以后的加熱過程中,除非重新再接受輻射作用,否則將不會有發光現象。 對于陶瓷來講,其中含有大量的礦物晶體,如石英、長石和方解石等,這些晶體長期受到核輻射(如α、β和γ)的作用,積累了相當的能量,因此若把陶瓷加熱,將可觀察熱釋光現象,熱釋光的強度與它所接受的核輻照的多少成正比。由于陶瓷所受的核輻射是來自于自然環境和陶瓷本身所含的微少的放射性雜質(如鈾、釷和鉀40等)。其放射性劑量相對恒定,因此熱釋光的強度便和受輻時間的長短成正比。在陶瓷的燒制過程中原始的熱釋光能量都會因高溫而全部釋放掉,就象是把“TL時鐘”重新拔至零點。此后陶瓷重新積累TL信號,所以最后所測量得到的TL信號,是與陶瓷的燒制年代成正比,這就是熱釋光斷代的基本原理。20世紀70年代,英國發明的可以檢測陶瓷的燒成年代,誤差在50年左右,這種方法的最大缺點是需要取樣,對文物造成傷害。在多年的實踐過程中,科學家發現,外部不確定因素,如機場安全檢查的照射和醫用X光機的照射等等會對年代檢測的準確性造成誤導;再如出土的陶瓷如果長期暴曬或者處于低溫烘烤(如農村火炕)狀態下,也會對年代檢測的準確性造成誤導;另外如果是未經燒成的老底拼接的陶瓷,取樣測試的老底也會造成對整個器物準確年代的誤導。所以在正式檢測機構出示的報告書中,均言明:檢測結果僅對取樣部分負責,而且要保證樣品部分未受到上述外部不確定因素的干擾。要學會讀報告書,最好找相關的負責專家幫助分析,方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現在上海博物館專門主攻的熱釋光技術,據博物館的專家講,隨著檢測數據的增多,已經能夠認識外界干擾因素造成的誤導。 2.無損檢測器物的化學成分 中國歷史博物館早在20世紀就引進了上千萬元的國外先進設備,在實踐中積累了不少經驗,剛開始對付仿古瓷器很有效,在胎釉中發現明顯的現代化工原料,可以輕而易舉的斷其仿品,如前幾年鎮江向家林鬧得沸沸揚揚的定窯案件,曾經到歷史博物館檢測,發現現代化工原料,從而被輕而易舉地斷為現代仿品。但是最近幾年仿古者也學聰明了,能夠調整胎釉配方,使之完全符合古代配方的理化數據。所以要學會看檢測報告,如果報告說有現代化工原料,是現代仿品,你就不要再報任何幻想了。但是如果報告說與古代配方符合較好或者沒有發現現代化工原料等等,并不能說這件東西就是老的,而是意味著需要研究做進一步的檢測和鑒定。因為成分符合古代的,就把這件東西說成古代的,在邏輯學上也是說不通的,筆者在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文物報》發表過一篇文章,題目是《科學家與邏輯學》,就是針對某科學家根據成分檢測而得出元代青花的錯誤結論,上海博物館的陳克倫館長對筆者說過:“當時我就勸過那位科學家,如此推理是不符合邏輯學的,會犯錯誤的,但是他不聽。”所以當你得到一份肯定的成分檢測報告,不要過于高興,后面還要繼續鑒定。(全文見《文物鑒定與鑒賞》第十九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