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采訪:胡湖 ?制表:頂層藝術評估中心 中國藝術市場最近五六年的迅猛發展,大大拓寬了藝術行業的深廣度,職業種類和從業人員都越來越多,對各個崗位的專業要求也越來越高。無論是拍賣行、畫廊、美術館、媒體等機構,還是策展人、經紀人、收藏家等角色,都在朝更加職業化的方向演變。本刊推出《藝術圈的自我修養》系列專題,旨在通過采訪和分析,探討和明晰藝術圈各種關鍵職位的職責和要求,推動藝術產業朝更專業更規范的方向發展。作為占整個產業最大交易量的拍賣行,拍賣主管的自我修養首當其沖,本期專題主要聚焦在油畫及當代藝術版塊。 最早以單獨專場形式舉辦的中國油畫拍賣是香港太古佳士得在1991年秋拍舉辦的“現當代中國油畫”專場,1992年3月臺北蘇富比開始首場拍賣,衣淑凡策劃了油畫專場并上拍3件常玉作品,1994年佳士得在臺北首次舉辦“中國現代油畫、素描、水彩及雕塑”專場,1996年陳秀玉首次在佳士得成立“二十世紀中國藝術”部門,華人二十世紀油畫雕塑從此成為臺灣和香港延續至今且穩定成長的重要版塊。2002年后,佳士得和蘇富比先后移師香港,蘇富比于2004年成立“亞洲當代藝術”部門并任命林家如擔任主管,同年秋以“中國當代藝術”為名舉辦首場拍賣,佳士得也于2004年秋拍舉辦“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及亞洲當代藝術”專場,并開始引入日韓當代藝術作品,“當代藝術”在這一年開始形成版塊。2006年3月的紐約蘇富比春拍舉辦“亞洲當代藝術”專場,中國當代藝術品頻頻打破紀錄,正式點燃了價格飆升的導火索。2008年5月,香港佳士得舉辦全球首場“亞洲當代藝術及中國二十世紀藝術”晚間拍賣,將油畫夜場成功的打造成佳士得最核心的專場并成為慣例。 在港臺拍賣不斷創新和突破的同時,中國內地的油畫拍賣也在緩慢生長。1994年中國嘉德成立,首場拍賣只設兩場,一場是“中國書畫”,一場就是“中國油畫”,此后嘉德一直堅持連續舉辦油畫專場拍賣,除了翰海、朵云軒舉辦的零星幾次油畫拍賣外,上世紀90年代內地的油畫拍賣市場幾乎都集中在嘉德,從創立起就擔任嘉德油畫主管的高原,也見證了內地油畫拍賣前十年的完整歷史。在1995年“中商盛佳”(現改名為中貿圣佳)拍賣行成立后,擔任副總經理的冷林曾于1996和1997年舉辦過兩場“中國當代藝術”拍賣,首次將中國當代藝術家以專場拍賣形式推向國內市場,但在舉辦兩場后就中斷。無論是內地還是港臺拍賣行,在上世紀一場油畫拍賣都很難突破1000萬元的成交額,占每季拍賣總成交額一般不超過10%。2000年之后,內地油畫拍賣市場開始擴大,上海的國拍、東方、崇源、工美,北京的華辰,廣州的嘉德等都連續舉辦了油畫專場。 到2004年11月,北京翰海拍賣正式推出“油畫雕塑”專場。2004年12月,“保利上?!迸馁u行成立,首拍的3個專場中就有兩個油畫專場。2004年是中國油畫市場成交額取得突破的一年,以秋拍的油畫成交為例,香港佳士得兩個專場9607萬港元,香港蘇富比2295萬港元,臺北羅芙奧2504萬港元,中國嘉德3746萬元,北京華辰1021萬元,北京翰海2708萬元,保利上海1244萬元。在香港市場突飛猛進的同時,內地油畫市場中嘉德雖然依然成交最高,但新公司已不斷加入。 2005年,誠軒、保利在北京成立,榮寶齋、傳是以及上海的朵云軒、天衡、嘉泰、道明、敬華等也都上馬油畫拍賣,中國油畫市場繼續膨脹。2006年春,上海泓盛拍賣公司成立,主拍油雕。于2005年成立的杭州西泠拍賣行也在2006年春推出了首個油畫專場。2006年紐約蘇富比春拍之后,香港和內地的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全面啟動,在全球當代藝術市場聯動、內地股市高漲、書畫版塊下跌市場熱點向油畫位移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刺激下,中國油畫市場從2006年春到2008年春走出了一條陡峭上升的好行情。 2008年秋拍開始,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藝術市場暴跌,從2009年春開始艱難復蘇,內地成功的找到吳冠中、寫實油畫、紅色經典等增長快速的小版塊,香港也依靠趙無極、朱德群、常玉等20世紀版塊的大師以及尤倫斯收藏的早期當代藝術等作品的驅動,使得油畫市場在2010-2011年春又迎來一個小高峰,2011年秋受歐債危機、藝術品價格見頂、缺乏新鮮作品等因素影響,再度開始下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