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毛旭輝-180×140-布面油畫-2009年 ART BANK:您怎樣看待國內出現的眾多“藝術品投資管理班”和企業家群體“報班”熱潮? 馬:據我所知,目前的很多培訓項目都是速成式的“短平快”項目。但想要聽若干節課、上手幾十件藏品,就能夠達到培訓項目所宣稱的效果,從常識來看好像不大現實!藝術品的學問深不可測,學習是個長期的過程,光靠短期的培訓遠遠不夠。所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平心而論,這些培訓班的出現并且日益火暴是件好事情。社會上有太多因為欠缺藝術品常識而上當受騙的實例。我覺得這個現象背后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利益驅動”。近年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火暴可謂有目共睹。所以很多人都按捺不住心中的欲望希望下海一搏,中國有句古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第二個直接推動“報班”熱潮的原因是大家對藝術品投資越來越理性。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家等富人群體能夠先學習再入市,就是理性的進步。而不是像前些年一樣,先入市吃了虧,然后大喊“水深”,隨之遠離藝術品市場。 ART BANK:您認為學員群體的學習動機是什么? 馬:這幾年,我曾應邀做過一些培訓和演講。就我的觀察和接觸,不少學員的學習動機都相當明確,學習態度非常認真。包括培訓結束以后,我還經常收到學員的電子郵件,同我討論相關問題。就我的感受,這個群體可細分為三類人:第一類人主要出于個人愛好和資產配置的需要,就想親自入市體驗一把;第二類人主要出于投資目的,為了規避風險,他們對藝術品投資基金或者藝術品股票之類的新興藝術金融產品和服務更感興趣;第三類人比較少,但也很重要,他們感興趣的并不是藝術品本身,而是敏銳地意識到了這個市場的潛力,想投資藝術品產業,尋找有潛力的項目或者創辦有競爭力的企業。 ART BANK:據您了解,國外的藝術培訓項目與國內的相比有何差別? 馬:國外不僅有這類項目,而且相比之下更為成熟。比如大名鼎鼎的蘇富比拍賣旗下的蘇富比藝術學院(Sotheby’s Institute of Art)就擁有倫敦、紐約和新加坡三個校區。不僅開設各種短期專題課程,而且擁有研究生文憑課程,可授予碩士學位。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他們的教學方式,真的可以說是實踐與理論的有機結合。國外這類培訓的主辦方對藝術品市場有很深刻的了解,所以培訓課程的設計有的放矢,以學員為本,學員也確實能受益匪淺。而國內的絕大多數項目,主辦方大都對藝術市場沒有足夠深刻的了解,授課師資則是臨時拼湊。很多培訓項目的“擬邀請師資”名單都是高度雷同的,而“擬受邀者”事前更是一無所知,根本沒有任何溝通和探討,就匆匆忙忙搞出來一套課程設置方案,這實際上是極不嚴肅的事情!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正是缺乏深入思考,課程設置隨意的最直接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