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最大亮點——宋代五大名窯珍品大全 整理/本刊記者 楊艷麗 8月19日,首屆“中國五大名窯大師精品展暨中國藝術陶瓷發展論壇”在北京榮會藝術中心隆重拉開帷幕,本次活動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陶瓷專業委員會(籌)、北京榮會藝術機構聯合主辦,是2012年中國陶瓷界乃至工藝美術界的年度盛事。 活動當日,中國藝術陶瓷發展論壇以“傳承創新,促動中國陶瓷藝術發展”為主題,展開了激烈的交流與碰撞。五大窯大師精品展上,共展出“汝、官、哥、鈞、定”當代精品近50件,包括汝窯朱文立、孟玉松,官窯酈越寧,哥窯徐朝興、徐定昌、陳愛明,鈞窯孔相卿、楊志,定窯陳文增、和煥,共10位代表大師及傳承人的優秀力作,全面反映了五大名窯的藝術特色, 當代五大名窯有哪些特點 定窯大師陳文增:定窯屬于中國五大名窯,它是唯一的一個白瓷,也可以說定窯以裝飾為主,比如說刻畫、貼畫、對畫等等,這在五大名窯中比較突出。定窯的造型風格各異,從唐朝開始,一直到元代消失,斷斷續續的燒了六七百年。在700年歷史中,它的文化積淀很深厚,給后人尤其是今人留下了一筆非常豐厚的財富。今天恢復定窯,就是按照古代的生產工藝、配方等,包括造型裝飾等等。說一句白話,我們是摸著石頭過河,就是按照宋人的創作理念、燒成理念這么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但是今天定窯恢復的意義已經不是古代的東西了,我們要結合當代的審美情趣、審美意識、審美意圖來創造當代定窯的風格,有人說定窯有特定的風格,這個不錯,在當代,凡是在曲陽一帶,利用周邊的原料,利用原有的配方,當然古代的配方不是一個,比如說從唐到元,六七百年的生產時間不下上百個配方,它沒有超出這個大圈子。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發揮創作理念,結合當代的審美,這樣的定窯陶瓷有古代經典味道,但是也有當代藝術大師的創作特色,這個就是當代定窯。 汝窯大師孟玉松:歷代記載汝窯為魁。為什么汝窯為魁?它的釉質像玉一樣,似玉非玉勝似玉。汝窯的窯工非常重視樸素、內斂這樣的美學理念,做出來的器物造型古樸典雅、剛勁有力。它的釉質和造型在當時被許多文人以及官宦世家稱為汝窯為魁。但是在北宋戰爭中,生產技術失傳。解放后,周總理提出要恢復中國文化遺產,在20世紀50年代特別提到要盡快恢復歷史名窯。我們汝州的陶瓷人根據周總理指示,到山上古窯址考察。汝窯的恢復與故宮博物院的支持更是分不開的。現在研究恢復汝窯,遵循古代汝窯的特點,以傳承為根,創新為魂。 鈞窯大師孔相卿:我們鈞窯也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鈞窯和其他窯最大的不同,我們是靠釉色裝飾,我們是靠窯邊的釉色,它是一種高溫,在各種材料物理條件下,利用物理化學反應。在解放初期,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們鈞窯恢復特別好,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后,地方政府對鈞窯發展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在政策引導鼓勵上給予了很大的支持,我們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了七屆鈞窯文化節,這對鈞窯的發展和產業擴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官窯大師酈越寧:官窯的恢復最初是浙江美院跟浙江省輕工業廳牽頭,后來因“文革”而停下來了。我們是1976年開始恢復南宋官窯的仿制工作,到1978年仿制成功。我們南宋官窯研制,2000年以后,當時也碰到了五大名窯的老師,當時很多老師就宋官窯應該怎么仿制也提出了很多意見。大致的情況就是這樣。南宋官窯,這個工藝基本上比較成功了,從兩次釉角度來講,難度非常大,這次帶來的是20多公分的。在現在還是三次釉的工藝,南宋官窯是三次釉、四次釉。 哥窯大師徐朝興:我們龍泉窯其中有哥窯、有地窯,有1000多年的歷史。到了南宋時成為鼎盛時期,到明清以后,我們龍泉青瓷慢慢就有點衰落下來。但是歷史的脈絡還是一直延續下來的。我們從1999年開始東山再起。一個民窯的發展,一個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關懷,像我們龍泉青瓷是在周恩來總理的努力下恢復起來的,尤其這幾年來我們國家非常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應該講我們龍泉青瓷這幾年發展的勢頭非常好。 五大名窯的鑒藏要素 徐朝興:五大名窯不像景德鎮,我們收藏五大名窯要具備三個要素: 第一,看它的造型。因為好的造型,為什么從古代留下來,實際上經典作品百看不厭,放在家里很大氣。所以說第一要看它的造型。包括高矮、上下比例是不是協調,就是像男人看女人一樣,從老遠走過來,有一個高挑的身材,你會多看她幾眼,如果說老遠走過來圓的,你就沒有興趣看。造型是第一感覺。 第二,看它的釉色。五大名窯各有千秋,看它釉色是不是新鮮,還有看針孔。 第三,要看做工,做工比較到位,而且要比較精細。 無論是五大名窯還是當代的景德鎮瓷器,傳統的技藝固然令人留戀、沉醉,但“創新”始終是藝術品發展的永恒主題,“秉承傳統、推陳出新”或許可以看作是藝術品傳承繁衍并永葆青春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