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筱北 陳丹青-《國學研究院》中國嘉德2012年秋拍拍品-成交價:2070萬元人民幣 導語:還記得人們在高談闊論“張曉剛的作品能否成就中國當代藝術首件過億拍品?”還記得年輕藝術家賈藹力的作品高價成交后人們預測年輕藝術家的崛起,還記得……無論回憶是苦是甜,一旦走出回憶,現實總是多了一份沉重感和壓力。當代藝術市場持續走高的美好想象紛紛和流拍擦肩而過,一輪更比一輪“見底”的成交價和成交率亦在處處舔舐中國當代藝術拍賣市場破裂的傷口。“貼有中國符號標簽的當代藝術名家幾近遭遇集體滑鐵盧,或在泡沫擠干的低價位上不斷流標,或以市場價30%或更低的‘白菜價’成交。”香港蘇富比2012年秋拍中國現當代藝術夜場落槌后,策展人顧振清在微博中如是說。而在已經結束的中國嘉德2012年秋拍中,雖然本季嘉德順應市場趨勢,全面下調作品估價,并且對拍品類型進行重組:具有“中國符號”的作品大面積缺席,同時提高傳統寫實作品的數量。但這次傳統寫實作品仍沒能“救市”, 126件拍品僅以6813萬元的總成交額和63%的成交率顯得比春拍成績更為單薄。同時,主打經典老油畫的誠軒亦無拍場亮點,但依舊被當做“黑馬”立于秋拍市場。足以料想,一方面,弱市之下,不退則進的自我安慰思想深深駐扎在眾人心中,另一方面,弱市抄底的思想也在更多的買家心中滋生。然而,對于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來說,現在是否是抄底的好時機?當代藝術市場是否已經觸底? 中國當代藝術市場話語權“換手” 劉尚勇曾經指出:“當代藝術市場是否觸底,首先要考慮這個底線誰來定?” 上世紀90年代,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還未成型。不論是社會面貌,還是藝術家個人生活狀態以及對藝術飽含的高度敬意,都使得作品具有對特殊時代的高度感悟。這類具有藝術歷史厚重感的作品被首先開發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藏家購買建倉,但率先開發的藏家恰恰是國外藏家,如希克和尤倫斯。之后,隨著中國藏家的興起以及畫廊和拍賣行的發展,這一批藝術家的作品市場如日中天,不僅如此,亦帶動了剛剛興起的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還處在藝術市場初級階段的中國藏家采用簡單的“聽市場”方式,跟風掀起了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第一輪熱潮。而在經歷過一次暴跌之后,從2010年當代藝術市場再次以崛起之勢站立在二級市場上的時候,這個市場就已經不再以簡單的購買方式為主導,藏家對作品的經典性以及藝術家代表性的追求已經取代了原本的用耳朵購買的方式。2012年,當代藝術市場再次陷入調整。市場經過這一次調整,國內藏家的購買方式再次發生變化,并且這次變化,已經上升為質的變化:國外藏家首先建立的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概念逐漸被打破,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品收藏概念被打開,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話語權也逐漸由中國藏家為主導。北京保利現當代藝術部總經理賈偉說:“從2008年到現在,其實中國藏家已經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簡單消費,就是聽到了什么名字就買什么作品;第二個階段是大家只買重要的作品,可是藝術市場的重要作品已經很稀少了;第三個階段,也就是目前藏家正在經歷的階段,這個階段的藏家愿意更有針對性和更有趣味性的去挑選作品,我喜歡我就是喜歡,我不喜歡,那這個名是誰、這個人有多重要,都和我沒有什么關系。”而11月初,知名藝術品經紀人李蘇橋在微博中也以提問的方式調侃中國當代藝術市場話語權的轉變。他說道:“倫敦海伍德美術館(Hayward Gallery)正在展出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包括了陳箴、顧德新、梁紹基、沒頂公司、孫原和彭禹、汪建偉、徐震、段英梅等8位藝術家,展覽標題耐人尋味----藝術之變,來自中國的新方向。展覽大部分作品為尤倫斯、希克及西方其它私人收藏。 疑問是,中國當代藝術新方向誰說了算數?”此外,著名市場媒體評論人波洛克近期也表示:“中國的藝術市場充滿了那種依靠藝術品轉手買賣、在短時間內牟取暴利的‘偽藏家’。而現在這種情況已有所改觀。”并且認為:“在這種時期,有著明確、獨立的收藏理念的當代藝術藏家將會逐漸建構屬于中國自身的當代藝術收藏體系,并逐漸形成一個以中國藏家為主的市場。總體而言,他們也在遵循著當代藝術共同的國際趨勢和走向,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已經與國際市場同步。” 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格局將改變,新市場開發需要時間 但是,藏家自身認識的提高卻不能在短時間內改變市場格局。主要原因有三點。 首先,中國藝術市場相關政策和法規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 中國海關對中國境內藝術品關稅的制約一方面遏制了文物藝術品的流失,但另一方面也阻礙了藝術品境外市場的流通。當代藝術市場作為活躍度較大、市場底子薄的門類首先被海關“盯上”。雖然在香港以及近日在798設立的“藝術品保稅區”能夠緩和一部分關稅帶來的開銷,但藝術品保稅區是否能真正緩減藝術品稅收帶給藝術市場的壓力?暫且不談地理交通位置的不便利,也不談這項工程從啟動到最終形成規模需要多長時間,“藝術品保稅區”的本質似乎就與正在發展中的中國藏家收藏思維存在一定差異。董夢陽曾經談到:“在保稅區里保存不用繳納關稅,但是不能不拿出來,這不是藝術品交易的最終目的。交易藝術品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收藏、進入家庭。” 另外,對于限制當代藝術市場發展的贗品泛濫、市場結構失調等問題,北京市場準備實施為進入市場的當代藝術品進行“身份證登記”制度。但過早對還未全面成形的中國當代藝術市場進行調控,劉尚勇也用六點概括其不可實施的理由。(見文《藝術品“身份證登記”制度可否解決格調不高、贗品泛濫等問題?》) 其次,藝術品基金集體調整,當代藝術市場腳步放緩。2010年前后,先后有幾十家基金及信托公司進入藝術品市場,當代藝術品作為升值潛力較大的種類被基金公司作為投資組合的首選。但是“中國式藝術基金”年限通常較短。據報道:“未來的1-2年,是藝術品信托的退出年,2013年底前,將有29款產品面臨兌付期,涉資26.42億元。”藝術品拍賣作為基金產品最佳的出貨途徑,在未來的一兩年里,二級市場必定會充斥此類拍品。但這批基金中的產品多為市場高峰期時購入,相比于現在的市場狀況,顯然很可能陷入“高價買入,低價賣出”的尷尬局面。但是,藝術品基金愿意以多低的價位出讓這些作品?買家又愿意以多高的價位買入這些作品?在這場博弈中,買家和藝術品基金誰都不愿意服輸,市場也必將周轉于二者之間,短時間內難以應付更多的“市場調整”。 最后,話語權轉手,新市場品種開發需要更多時間。從2005年到2012年,中國藏家的進步有目共睹,短短的7年時間已經完成了收藏3個階段的轉換,在新一輪的市場轉換中,藏家思維的改變以及新話語權的轉變也必將影響到下一輪市場的發展趨勢。李蘇橋也曾說:“市場的回落常常帶來新一輪的報復性增長。不過,下一輪行情,交易的品種會有所變化,因為很少有人會在短期內,把別人建的‘倉’做到一個歷史新高位。”也就是說“新資本不買舊資本的賬”。 “那么未來會成什么樣子?”北京保利現當代藝術部經理賈偉說道:“市場上公認的最頂級的作品會越來越貴,因為它越來越稀少。而因為收藏家的群體變了,藏品可能更具個性化和多元化,這個時候藝術形式也會改變,不光體現在架上二維的作品,有可能三維作品如裝置、影像等,只要有人去接受它,慢慢就會有更多人去接受它,只要出現了領袖型的人物帶動大家去認識,那就會有一撥人對它更了解。” 這兩年,拍賣行紛紛開發新市場。中國嘉德也透露,在嘉德成立20周年之際,將會推出抽象藝術專場。但是,新品種的市場開發卻不是拍賣行抱團就一定能取暖成功。香港蘇富比在對年輕藝術家市場的開發以及今年秋拍對抽象藝術市場的開發力度都不小,但“重拳擊在硬石上”,調整中的市場終究沒有給出同等的反彈力度。新市場的開發總是需要時間的配合,然而這個階段需要多久?“在未來的3年里。”賈偉給出她心中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