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宇佳 李可染1988年創作《千巖競秀·萬壑藏云》鏡心,成交價:3277.5萬元-北京保利2012年秋拍 雖然在北京的第二輪秋拍中爆出了單件藝術品的億元高價,然而市場的萎縮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更為重要的是,在所謂天價的背后,實則展現出的是危機已經難以掩飾。對于藏家而言,更為重要的應該是關注天價背后的買家構成,只有做到了知己知彼,才能在藝術品投資中獲得不錯的回報。 市場萎縮已成現實 從目前已經統計的數據顯示,北京匡時2012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以9.32億元收槌,其中過千萬元的拍品有14件,過500萬元的拍品有33件。6個白手套專場。秋拍巨獻——南長街54號藏梁氏重要檔案不負眾望,以6709.2萬元全數成交。沈周 《行書蝸穀詩》以3047.5萬元奪得本次秋拍魁首。而北京保利2012年秋季拍賣會總成交則達到了23.1億元,這與春拍相比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萎縮,像北京保利的總成交額為30億元,而匡時春拍的總成交額達到了12.6億元。 一位拍賣業的權威人士表示:“很多經紀人、古董店和一些經常送拍的委托方今年少很多,今年的春拍相較去年秋拍總體規模縮小了四分之一,總體價格又縮小了四分之一。”同時,有關業內人士也指出,在今年秋拍中,以齊白石作品為代表的近現代書畫作品大半遭遇流拍。究其緣由,是出于藏家對魚龍混雜的中國近現代書畫市場真假難辨的憂慮。根本無貨可掃這種概念已經充斥了中國文物收藏界多年,雖然大部分似是而非的拍品難逃行家法眼,可買家鑒定水平卻參差不齊。在眼力無法達到的情況下,面對水如此之深的古代書畫市場,就會徒增心理緊張,購買信心當然會大打折扣。 藝術品市場萎縮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從《2011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統計年報》(以下簡稱《統計年報》)中也可以找到原因:“2011年度,全國文物藝術品拍賣1000萬元以上成交拍品共581件,較2010年增加173件;而成交額總計136.25億元,較2010年增加54.71億元。截至填報日(2012.4.15),581件(套)作品中,已完成結算的作品僅有261件(套),結算貨款51.50億元;而未完全結算的作品有86件(套),涉及貨款25.94億元;未結算的作品達234件(套),涉及貨款58.81億元。在文物藝術品拍賣業交易不斷增長的背后,拍賣企業越來越受到買受人拖欠貨款或根本性違約的困擾,現已成為拍賣行業發展的第一障礙。”在目前的市場上,許多藏家之所以對于藝術品拍賣沒有信心,因為買入了好東西之后,即使通過拍賣成交,而不一定能拿到錢,無疑使得市場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