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法勒作品中的母性情懷 船島上綠樹蔥蔥郁郁,當代美術館乍眼看并不顯眼,反倒是首先會被色彩鮮艷的雕塑所吸引。草坪上佇立著美國雕塑家亞歷山大·卡爾德的“四大元素”,以及20世紀頗受矚目的法國女雕塑家妮基·桑法勒和其丈夫——以精巧的機械結構雕塑和“動態藝術”聞名的瑞士藝術家丁格力合制的雕塑噴泉“天堂”。 女藝術家桑法勒曾因童年陰影和生活際遇問題面臨精神崩塌,幸而通過藝術找到釋放自己情感的方法,后來與丁格力的相識催化了她對藝術更深的認知,桑法勒更為了丁格力結束了自己第一段婚姻。此后上世紀60年代成為了她創作高峰期,她先是創作了“槍擊藝術”,即制造一個木質或金屬結構的藝術品并將顏料袋藏于其中,再開槍射擊顏料袋導致油漆噴濺,由此每件作品都獨一無二;再是以女性為題材創作的“娜娜系列”,“娜娜”是法國人對年輕、嫵媚的女子甚至是妓女的俗稱,但這個名字其實源自于古埃及,指的是一位代表母親、大地的神。據說這系列造型獨特的女性雕像,靈感源自友人的懷孕,桑法勒發現了女性身型因為孕育新生命產生了變化的美感,并籍此創作了這系列塑像的原型。娜娜夸張的乳房曲線、體態豐腴而又姿態各異的形態表現社會中各式女性的工作和角色,借此來重新尋找女性自我認同感和社會角色定位。 1960年,丁格利與桑法勒一起參與了瑞典當代藝術史上第一場重要的當代藝術展覽:“藝術中的運動”,并與當時的斯德哥爾摩當代美術館館長蓬杜·胡爾滕結識。胡爾滕十分喜愛桑法勒的作品,在往后幾年陸續邀請她參與多個重要的展覽,并為博物館收藏她的作品。 在1966年,桑法勒和丁格力更是受胡爾滕的邀請,特別制作了大型裝置“母親教堂”安裝在當代美術館的門廊。這作品是一個長28米、寬9米、高6米,外部形態為臥躺的巨人,以“娜娜”為原型,內部配置有天文館、放映室、咖啡座等設施?!癏on”在瑞典語指“她”,“katedral”即為“教堂”,桑法勒再次將她對女性社會角色的探討透過這一作品呈現,裝置的唯一出入口是臥像的私處,以示重入母親子宮所獲得的重生。當時該作品因其獨特的造型和內涵被廣泛報導引發巨大反響,被視作革命性的藝術事件。雖然已過去很久了,但現今在美術館前,桑法勒那充滿想象的雕塑群佇立在丁格力的黑色鋼鐵雕塑噴泉旁,仍然顯得色彩奪目。大膽的造型乍眼看或許讓人想起小時候揉捏的橡皮泥,又或是“維林多夫的維納斯”般的原始女性圖騰,但絢爛色彩總能瞬間將旁人的目光吸引,像提醒游覽者美術館近在眼前。 他錯在哪里? 當代美術館的外觀是并不起眼的磚制建筑物,入口隱藏于一片石墻后,內部帶有強烈的北歐設計感,簡潔而明亮。入門后,右側是與美術館分開運營但互相連通的建筑博物館,而左側是進入美術館展廳的門廊。館內常設展陳列著杜尚、畢加索、安迪·沃霍爾、達利、馬蒂斯等現當代藝術大師的作品,而美術館收藏的5,000件繪畫、雕塑和裝置作品,約2.5萬件水彩、素描和版畫作品,以及約10萬張的照片作品都會因應不同展覽的需要定期輪番更換展出。像大多數西方國家的公立美術館一樣,美術館除了展覽的導覽外,每周更有專門為家庭觀眾和兒童設置的工作室,由館內人員介紹當代藝術的知識。 除了藏品豐富的常設展,特別展覽廳外一幅巨型海報相當吸引眼球,墻上馬歇爾·杜尚和巴勃羅·畢加索的大幅照片令這個聯合展覽的對比主題顯而易見。這個展覽,第一次直接地把杜尚和畢加索這兩個被認為相互矛盾的傳奇藝術巨匠放在一起討論,這是策展人Daniel Birnbaum一次大膽的嘗試。展覽不僅展出了館藏中數量可觀的杜尚和畢加索的代表作,更從丹麥、法國和瑞士等地借來了兩人不同時期的畫作和照片紀錄用作比較展示。海報上赫然印著展覽的名字——“他是錯的?!?,據說這是畢加索1968年得知杜尚逝世的消息時,對其留下的唯一評價。這不禁讓人疑問,為什么畢加索對這位如今看來依然影響深遠的藝術家留下這樣的一句話,而杜尚又錯在哪里?他真的錯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