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昌菊
在中國畫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型過程中,每一位擁有文化理想和藝術抱負的畫家,總能揣著課題意識,將研習傳統與實驗求新并舉,努力開拓出種種不同的路向——這是一股激越的探索洪流,迸發出源源不斷的巨大能量,已匯聚成壯觀的文化景象。至此,中國畫的傳統語匯得以突破與拓展,名家新人輩出,藝事頻繁,展訊不斷,伴隨日漸的積累,紛呈的氣象格局已經出現。青年畫家韓朝的山水畫,近年來活躍地出現在各種展覽上,引起了廣泛關注。 韓朝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博士生,師從著名畫家劉巨德先生。他兼顧理論與實踐,不僅埋首執著于寫作與繪畫,更勤勉研讀畫史畫論和其它學術著作,是不斷修為與精研的知識分子型畫家。
韓朝畫山水,建立在對當代中國畫的深刻認識與思考上。在他看來,徐悲鴻、林風眠、吳冠中等大師采用中西合璧之法致力于中國畫的改良與革新,其所獲成就,已昭示了這是一條中國畫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可行之途。對融合中西這一文化道路的認同與實踐,乃是學脈的延伸。對于韓朝來說,融合中西的自覺選擇還來自其藝術視野的開闊與對中西文化比較后作出的判斷。韓朝曾明確表示,“目標歸結為一點,就是傳統精神如何與當代經驗結合,如何生成具有現代感的新的山水樣態。”這種不失傳統又指向當代的立足點的設定與確立,無疑是其智性文化判斷后的結果。在明辨源流并清晰自己的定位之后,韓朝經歷了反復的探索與實驗,近期的《山水日記》系列作品,融具象與抽象、造境與抒情于一體,使作品呈現出既傳統又當代的品質。
既然選擇了以中西融合為創新的切入點,便得在中國藝術傳統與西方藝術間權衡取舍。韓朝的山水畫,以傳統水墨材質表現山水,但沒有對傳統某家筆法的模仿與復制,更不是時下流行手法的綜合與拼接,而是以相當獨立的個性化探索為之。這些作品,序列的展開由相對的自然常態逐漸走向抽象,面貌上迥異于傳統山水,體現了畫家在傳統與當代間的的苦心經營。韓朝畫作的當代性亦表現在筆墨的抽象與畫面結構方面。但凡中國畫畫家,無不意識到筆墨的重要,筆墨被視為中國畫的根性所在,即便走在中國畫探索邊緣的抽象水墨,也不乏保留筆墨效果者。筆墨當然也是韓朝關注的重要因素,但顯然,韓朝舍傳統模式,而取其精神本質,皴擦點染、干濕濃淡,自由組合,任意架構,盡得筆墨之性情,并以此凸顯筆墨之獨立價值。另一面,改變筆墨的傳統組合,意味著畫家斬獲自由造境與現代意識的雙重可能。事實恰恰如此,他注意用筆墨統攝畫面整體的黑白灰分布效果,山石、樹木這些山水之象仍在,其形貌質感被淡化,不用于鋪陳明確細節或陳述具體環境,而被提煉為抽象的、符號化的點、線、面形態,不過仍保留著容易辨識的具象特征,成為一種可被心領神會的意象。這種對山水畫語言、形態的分解和重組,具有重要的現代特征,體現了畫家不蹈成規、銳意求新的藝術抱負。運用當代視角審視和處理畫面,呈現清晰的構成特點,新的視覺感因之而鮮明。比如:構圖上消解宏大,不寫重山峻嶺,而以平和面貌出現。塬巒逶迤于平列式的展開,卻暗含畫家強化畫面內在整體性結構的努力。無論縱向與橫向的構圖,均顯現畫家平面化的組合意愿,如《山水日記之三十》、《大風景之十》,山形輪廓的揖讓開合、交錯分割,被理性地重組,形成錯落有致的畫面結構,由此產生了別具一格的“結體”方式。韓朝的山水景象與體貌,不再是一時一地的重現,而是一種有個人獨特感受的現代山水形態。
以上視覺圖式因融匯了畫家對西方現代藝術形式的中國化注解,帶給我們視覺上的陌生化,顯現出當代語匯特點。與此對應的是,韓朝卻沒有放棄傳統文化情結。畫家保留了山水畫“造境”之美,在其心目中,“造境和筆墨是山水畫的核心”。在我看來,韓朝的畫境,既有相當的古人情懷,又透露出幾分現代人的心理意緒與向往,是一種比較奇特的矛盾統一。說有古人心緒和傳統品質,是其作不限于某處可行、可望、可游的山水盛景,不一定是為人安居的林泉之地,但觀者在觀望、解讀與領會韓朝的山水作品時,卻足能捕捉到畫者的心境,其中生發和渲染出來的畫面氛圍,便是凈,也是靜,這份超然出世的靜氣,確是古人最為推崇的澄明之境與畫面格調。所以,韓朝的畫,雖則簡潔,雖則為局部之景,卻有綿延之勢,遠勝那些滿紙樹木云煙,但全無格調的山水畫作,其清新、秀逸、寂靜的氣質反映了畫家對傳統藝術精神的深刻理解與準確把握。說有現代人的心理意緒與向往,仍是來源于畫面的安靜絕塵氣息。畫面中冷寂的樣貌,暗示出這是很難駐留的世界,它以凝滯的時間感與曠遠的空間感,召示出某種形而上的觀念性,這是畫家為我們構建的精神時空——一個超然物外的的世界,迥然不同于現代生活空間的緊張、喧嘩、嘈雜,這是畫家對我們內心真正向往的寧靜之鄉的守護。作為圖像化的藝術世界,它似乎渺無人煙,是不被驚擾的一片凈土,恪守著清朗和明凈的詩意。它遠離逼仄的現實,足以讓我們的心靈舒緩呼吸,困抑的焦躁情緒得以平復。從這一點講,韓朝作品主要帶給觀者心靈以無聲息的凈化,有別于古人一意期望的身與心的雙重棲息。畫家只專注于將我們的心帶往一個“虛靜”的世界,讓我們的思緒在這份時空中回旋與冥想,在寂靜中恢復生命本體的自我感受。我想,畫家如此造境的詩性原則,無形中既暗合著古人向往的境界,也予現代人以心靈關懷和精神導引。
韓朝畫山水,一面追慕文人畫筆墨的意趣美,一面對筆墨進行解構與重組,看似抵牾,實則是獲取筆墨的獨立價值和新的藝術形態,建構切合時代語境的現代山水畫。用他的話說便是:“要有傳統、有筆墨、有形式、有靈性、有創造。”創造思維活躍的韓朝正以跨越姿態表達著他的藝術思考,當我們還在他2008年創造的山水境界中體會和感悟時,他已開始了筆下的新變,畫家坦言,“興趣的廣泛和價值取向的寬泛使我不能長期固守一個陣地,”從前些年的《夢里吾鄉》系列到《風物》系列再到2009年的《山水日記》、《大風景》系列作品,在構圖、意蘊與觀念方面走的更遠,手法更為大膽,圖式感更強,語言也更當代。韓朝自言將用更抽象、更當代的形式開始新的言說。他超越具體的山水物態,展示出將山水作為文化樣態進行審視后的個人體悟,提示了山水作為一種重要本土文化意象對當代的意義。我們期待他的新作,更愿他早日抵達心目中的高華澄明之地。
(本文作者系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博士,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