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藝術遭遇網絡 涂鴉墻的博客時代
涂鴉藝術形成于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的美國城市,最初是在地下鐵的車廂內外作畫,藉地鐵傳播年輕人的聲音和想法,或由特殊的字型和陰影用法區分不同的訊息。到70年代初,經過媒體的渲染,紐約城的涂鴉運動大肆蔓延,成群的畫家涌現,涂鴉也逐漸成為一種藝術創作,一種生活態度,日漸受到尊重,也開始被熱愛新銳文化的中國城市青年所效仿。
網絡博客則興起于21世紀,隨著WEB2.0時代的開啟,私人博客媒體逐漸成為備受關注的傳播手段。眾多藝術家和策展人紛紛借助博客平臺傳播自己的藝術作品以及觀念,藝術愛好者通過博客了解到了藝術家真實的生活和工作狀態,而不再僅僅局限于觀看單一的藝術品。這也使藝術本身具有了八卦娛樂精神,普通大眾更加關心藝術、接近藝術,也為藝術的普及創造了便利條件。
9月22日,由今日美術館主辦的“22院中國?國際畫廊街網絡博客墻”藝術行動將涂鴉藝術與網絡博客結合,以嚴謹的態度和開放的形式,在藝術創作多元化方面做出了新的嘗試。上午8:30到下午5:30,位于百子灣路32號的今日美術館旁近600平方米的空白墻體上,上百名來自時尚、動漫、設計、建筑等領域的藝術家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電影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各大名校的學生完成了國內首次引入網絡博客概念的涂鴉創作。除了寫上各自的博客地址、網絡聯系方式、真實姓名等有效信息外,80后以及更年輕的藝術家們更將他們對互聯網及博客精神的理解融入涂鴉行為中,涂鴉不再僅僅是街頭創作,網絡給了藝術更多的機會。
在這里,涂鴉藝術與網絡博客兩種看似毫無關聯的形式彼此之間找到了契合點——涂鴉作為街頭藝術的代表,其本身具有私人性、大眾參與性和公共性等多種屬性,而這也恰好吻合了網絡博客私人化特征顯著、又獨具開放媒介特質的現代傳播特性。一名博客作者將其觀點、經歷,或者視覺印象在網上公開發布,被讀者觀看評價,其實也正像是一名涂鴉藝術家在街頭創作作品,成為城市的風景。換言之,如果把城市比作互聯網,那么城市街頭風格各異絢爛熱烈的涂鴉也正像是網絡上內容豐富的博客。
有觀點認為,藝術掌握在少數精英手中,藝術家及藝術批評家們更熱衷于藝術理論的研究,藝術也因此失去了它原有的根源性和生命力。藝術應該向互聯網學習什么,也正是這次涂鴉行動所試圖探索的深度話題。藝術與大眾結合這一問題由來已久,后現代主義大師杜尚提出“將藝術生活化”的主張,塞尚也明確提出“藝術表現形式要多元化”。無論技術、內容、還是形式,網絡從來不曾安于現狀,而是在積極尋求創新,謀求更大范圍內的與大眾的結合。相反,藝術卻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孤芳自賞的結果便是脫離了時代。面對互聯網的發展,藝術需要從中學習什么?“網絡博客墻”的總策劃、中國動漫(文化)市場營銷管理課程創始人willemwang表示,他們將通過這次涂鴉活動倡導藝術界學習互聯網精神及互聯網思想,擴大藝術信息的傳播途徑,“藝術對于潮流的引領和表達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落后于互聯網,可以說互聯網顛覆了藝術,我們希望讓藝術服務于互聯網,也為藝術家開發一個全新的平臺?!?/p>
這一活動由張寶全先生擔任策劃總顧問。中央美術學院知名教授、今日美術館館長張子康任藝術顧問。張寶全作為中國第一家民營美術館的創始人,一直致力于當代藝術事業,并為中國當代藝術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在他看來,傳統藝術作品及觀念早已開始通過網絡傳播給大眾,當下越來越多的藝術家也開始運用多媒體語言和網絡元素進行創作,信息時代,互聯網的寬度將為當代藝術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畢加索的名言是:“沒必要非畫一名帶槍的男人,一只蘋果也同樣可以預示著革命?!北M管現在就認為這一涂鴉事件是當代藝術與網絡博客結合的標志還為時過早,但可以肯定的是,參加這次涂鴉活動的80后乃至90年代初出生的年輕人,已經開始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展現他們的勇氣和激情,他們正是那只蘊涵著無限力量并且可能隨時爆炸的“蘋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