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畫家對花草的執著,或是受儒家比德思想的影響,借梅、蘭、竹、菊、荷花等暗喻自己的人格;或是受道家思想影響,山水體“道”,展現人與自然的合一;或是受禪宗影響,借助幾株花草來蘊含整個宇宙的生命氣息,所謂“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但畫家們都無外乎是借助自然來展現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對生命的感悟、對“道”的體悟。這種繪畫傳統可以說已經潛移默化到了中國畫家的骨髓之中,成為一種潛在的定式。這一方面為畫家提高自己的藝術境界提供了可資借鑒的途徑,一方面也限制了畫家對藝術傳統的突圍。
啟明雖外表文弱,但骨子里卻充滿了一種源于自信的霸氣與狂妄。因而,他敢于喝祖罵佛,敢于表現自己,標榜自我。尤其是在他習禪之后,人生境界為之提升,畫風也驟然大變。禪使他于外界的浮躁中保持清靜的自我,洗去先前的狂躁,而增加一份深沉。但并非陷于一種傳統的枯寂感,而是通過生命的碰撞展現一種對生命的深度思考。
這些曾經綻放的美麗只能進入生命的輪回。這就將為花草繪畫帶入了一個新的向度,即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再思考。由于中國畫學依托于中國哲學,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依然是呈現天人合一的思想,人能夠忘情于山水,山水可游、可居;同樣,人也能夠任性于花草,花草盡顯人之性情。而這種思想的前提是人與自然的現實關系能夠和睦相處。當下我們所處的時代卻是另一番景象。人,原本屬于大自然的成員,已徹底走向與自然的對立,自然之母成為人徹底征服的對象,結果造成了自然環境的嚴重惡化。子明運用繪畫的方式,將殘酷的現實用一種唯美的方式展現出現,無疑具有強烈的對比意義。子明的這種思考,無疑充滿了濃郁的當代氣息。“感恩·生靈”,確是耐人玩味。
子明將佛家對生命的關愛充分地展現在了世人面前。
以恬靜的方式把人帶入幸福的多姿多彩的夢幻之中。夢,作為被壓抑的潛意識的釋放,是捉摸不定的,并由此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暗示和解讀。現實中,我們可以向周公咨詢夢的征兆,卜問吉兇。但我們卻無法直接進入他人的夢境,作為一個清醒的觀察者去審視他人的夢。子明卻以一個夢游者姿態,通過線條將我們慢慢拉進他們的夢境,使我們獲得了“游夢”的機會。,你到底是美夢連連,是夢回千古,是夢通五經,是夢里飛仙,還是游夢驚魂?
席格于河南省社科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