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為展覽啟幕
1月8日,由北京師范大學和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主辦,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國書店提供文獻支持,北師大未來設計學院、中國基礎教育美術教材博物館承辦的“鏡鑒未來——中國基礎美術教育文獻展(1904-2024)”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隆重開幕。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劉長旭,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長王鴻運,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院等高校代表,首都博物館、首都圖書館、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書店出版社、燕山出版社、學苑出版社等機構、合作單位領導及代表出席開幕式。
開幕現場
自1904年1月頒布《奏定學堂章程》圖畫科正式進入中小學課堂到2024年,中國基礎美術教育正好走過了120個春秋。“鏡鑒未來——中國基礎美術教育文獻展(1904-2024)”通過“學制維新”“新舊雜陳”“繼往開來”三大板塊,以教育政策、大綱、課標等為線索,以教科書、教輔、教參、教具等為主體,輔以教學計劃、課程表、成績單、學生作業等豐富多樣的資料,以基礎美術教育體系萌芽期(1904-1912)、基礎美術教育理念探索期(1912-1949)、基礎美術教育學科化建設期(1949-2024)為時間線索,多維度梳理了中國基礎美術教育120年的發展歷程。
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劉長旭致辭
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劉長旭在致辭中表示,北京師范大學是我國現代教育理論和實踐創新的重要策源地,也是國家教材研發的重要基地。此次展覽的舉辦,既是對基礎美術教育120年發展歷程的回望,也是深化學術交流與合作的寶貴契機。期待通過這次展覽,激發更多教育工作者和社會各界人士關心、關注基礎美術教育。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長王鴻運致辭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長王鴻運在致辭中介紹到,本次展覽內容豐富,脈絡分明,通過一件件珍貴文獻檔案,生動再現了中國基礎美術教育事業從早期探索起步,到中期曲折前行,再到新時代創新飛躍的發展歷程?!按舜握褂[的舉辦,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與北京師范大學開展交流合作的一次有益探索,必將為推動新時代教育發展和文化繁榮貢獻檔案智慧和力量。”
北京師范大學未來設計學院院長高鵬致辭
北京師范大學未來設計學院院長高鵬表示,2024年6月,北京師范大學在珠海校區啟動建設中國基礎教育美術教材博物館,依托未來設計學院運行管理,力求將博物館打造成為基礎美術教育文獻的匯集之地、保護之地、研究之地?!扮R鑒未來——中國基礎美術教育文獻展”由未來設計學院與中國基礎教育美術教材博物館協同策展?!拔覀兿Mㄟ^這次展覽,激發社會各界對基礎美術教育的重視和思考,進一步推動我國基礎美術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未來設計學院作為創新教育發展的新興力量,始終以‘設計為未來美好生活’為導向,持續探索跨學科設計教育的新范式?!?/p>
展覽開幕式由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副館長王金龍主持
本次展覽策展人、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基礎教育美術教材博物館負責人李洪波為嘉賓導覽
據“鏡鑒未來——中國基礎美術教育文獻展”策展人、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基礎教育美術教材博物館負責人李洪波介紹,本次展覽展品總計1359件/套,其中含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藏文獻35種,包括第一次公開的清代學部檔案12種,端方、張百熙、張之洞等關于教育變革的奏折、電報,關于女子教育的發起和遭到抵制的奏折,以及清代教材出版的審批文件等珍貴檔案。“中國基礎美術教育從早期的萌芽探索,到中期的曲折發展,再到新時代的創新跨越,每一份文獻、每一件展品都承載著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深邃。它們不僅見證了基礎美術教育在這片土地上的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更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美術教育者的智慧與汗水?!?李洪波補充道。
嘉賓觀展
展廳現場
學制為新——基礎美術教育體系的萌芽(1903-1912)
清末從《欽定學堂章程》的擱淺,到《奏定學堂章程》的實施,再到“科舉制度”的廢除,短短幾年的時間,中國教育系統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舊式教育被新式學堂取代,教學內容從四書八股向讀經講經、修身、算術、歷史、地理、格致、圖畫、手工等多學科教學轉變。新式教育廢科舉、興新學使圖畫科正式進入教育系統,與之相適應的課程與教科書是教學的重要資源。新學制頒布后,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習畫范本”,學部圖書局出版的“學部第一次編纂初等小學圖畫教科書及教授書”等,都成為普及美術教育教科書出版的基礎和開端。
學制為新——基礎美術教育體系的萌芽(1903-1912)
以《天演論》與《海國圖志》作為開篇,鋪陳出第一板塊的歷史語境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欽定蒙學堂章程》
商務印書館創始人夏瑞芳為將初高等小學各種教科書注冊事呈文
女學利弊之辯:1902年湖北巡撫端方上奏“懇請建立女學”,而掌浙江道監察御史王步瀛則奏請“設立女子學堂需預防流弊”
新舊雜陳——基礎美術教育理念的探索(1912-1949)
20世紀初教育家蔡元培曾經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觀點,力倡美育,反對清代實用主義美術教育。但隨著社會時局的變化,教育政策也隨之改變,北洋政府與國民政府動蕩交替,根據地與解放區推進發展,使中國基礎美術教育經歷了一段不平凡的歲月。
新舊雜陳——基礎美術教育理念的探索(1912-1949)
新學制下的多元美術教材出版
“上承實業 下啟實用”展示壬子癸丑學制的美術教育變革
1912年公布的《中學校令施行規則》 規定,圖畫課的要旨是“在使詳審物體,能自由繪畫,兼練習意匠,涵養美感”。此時的圖畫教育主要沿用舊式教科書。20世紀二十年代,新的課綱把小學圖畫改為“形象藝術”,教學內容明確提出欣賞、制作、研究三個方向,而在1929年8月頒布的《小學課程暫行標準》,又將“形象藝術”改為“美術”,但初中仍稱“圖畫”。20世紀三四十年代,隨著外來文化的進一步影響,繪畫種類愈發豐富,鉛筆畫、毛筆畫、蠟筆畫、鋼筆畫、水彩畫、剪貼畫等品類的美術教材紛紛出現。
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基礎美術教材及相關文獻
1938年,陜甘寧邊區教育廳頒布《陜甘寧邊區小學法》,規定小學教育的宗旨是發展兒童身心,培養民族意識、革命精神及抗戰建國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在艱苦歲月里,各地教育者和美術工作者運用美術工具宣傳革命,為新中國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這一時期的美術練習本和帶有成績的圖畫冊
“壬戌學制 教育變革”展示圖畫、美術及形象藝術教科書名稱的轉變歷程
繼往開來——基礎美術教育學科化建設(1949-2024)
該板塊以新中國成立后至今,不同時段依次發布的圖畫(后稱“美術”“藝術”)“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為主線,系統地呈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基礎教育美術教材發展及學科化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展廳現場
1979年,教育部頒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學校中小學美術教學大綱(試行草案)》,將此前《大綱》所稱的“圖畫”,更名為“美術”,并第一次把中小學美術課分為繪畫、工藝、欣賞三大類。80年代我國開始出版農村版美術教材及鄉土美術教材,使地方特色美術資源進入課堂。
“鄉土美術 地方特色”展示地方特色美術教學資源的開發
由教育部制訂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美術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及《中國教育報》文章《從“大綱”到“標準”》
2022年頒布《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及相關教材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22年原有的《美術程課標準》改為《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課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潤心、以美培元,引領學生在健康向上的審美實踐中感知、體驗與理解藝術。
展廳現場
“鏡鑒未來”全面而多維度地梳理了中國基礎美術教育的發展歷程,從美育視角管窺現當代中國教育的時代軌跡,從而為未來的教育提供相關參照與范式。觀眾們不僅可以在展覽中追溯中國基礎美育的源頭,更能在展廳中重拾自己成長學習的校園記憶,在回憶和共鳴中以史觀今,展望未來。
展覽現場
據悉,本次展覽面向公眾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