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共藝術項目“群星來信”亮相長沙,以獨特的藝術視角引領城市潮流態度。“群星來信”城市公共藝術項目通過藝術家蔡雅玲以數十萬顆水晶珠打造的《潮頭》,與在地文化緊密相連,為市民呈獻一場視覺盛宴。不僅表達了對星城長沙“何不立潮頭”城市態度的致敬,同時也成為萬象城的一大亮點,吸引眾多市民和游客前來觀賞體驗。
以“星”為引,與長沙深度鏈接
長沙是中國唯一一座歷經兩千多年城址、城名不變的城市,其名稱源自天上的長沙星。長沙星在長沙人心中具有特殊意義,象征著故鄉和自豪感,并建造天心閣以“文昌帝君、魁星像”來進行紀念和祈福,以保長沙文運昌盛,綿延不斷。為致敬這座散發著深厚文化底蘊和蓬勃生命力的城市,萬象城首次進入長沙便以“星”為引,不斷汲取城市的自然特質與在地文化,以雋永潮流之姿,致意長沙勇立潮頭、銳意進取的城市精神。
“群星來信”講述了一個來自宇宙的浪漫故事。在這個故事里,這座城市中的每一個你我,都是一顆獨一無二的星星,與閃耀的城市精神相連,并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共同構成城市的熱烈與燦爛。長沙星成為長沙城與浩瀚宇宙的連接點,亦是宇宙信息的集合站,向城市傳遞來自群星的問候、訊息、故事與祝福。
人與城市的互動
長沙萬象城在這個冬天化為“群星來信”的載體,人們作為星星穿梭其間,一同點亮未來想象。來到四樓的“云端盛筵”,蔡雅玲的藝術作品《潮頭》時而匯聚成奔騰的紅色星海,激起澎湃的活力浪潮,以熱烈的姿態贊頌著長沙人民勇立潮頭的精神;時而如浪花般四散開來,在長沙萬象城多元的空間中,為一個個美好的瞬間增添亮色。
“對于我來說,作品的展示空間只要是在公共空間,就一定要考慮作品的在地性。”長沙萬象城四層的云端盛筵空間,懸掛著藝術家蔡雅玲以細鋼絲矩陣為載體,用數十萬顆水晶珠串連而成的奔涌紅色浪潮。在她看來,能代表長沙的顏色便是紅色——既是火辣辣的辣椒,也是湖南人骨子里的性格基因:敢為人先、開拓創新。
從楚人尊鳳尚赤,到如今活潑鮮明的城市印象,紅色的浪潮正是長沙人“霸得蠻”性格的絕佳象征,既熱情奔放,又堅定執著。一重重巨大的水晶珠簾陣列在光影的流轉間熠熠生輝,猶如夜空中星星聚成的璀璨星河泛起波濤。
在過往的創作中,蔡雅玲常常使用看似細小、微不足道的元素和材料傳達細膩而直指人心的情感與力量。在長沙萬象城三面赭色大理石裝飾的躍層空間中,小小的紅色水晶珠聚合出磅礴的觀感,陣列的排布又為其帶來虛實相生的朦朧之美。紅色潮頭仿佛積蓄著無限的能量,席卷著、翻騰著,在空間中激蕩起熱烈的氛圍,鼓勵著每一位駐足欣賞的觀者,贊美著長沙人的精神。如萬象城一直推行的“體驗式”購物空間一般,她希望市民進入到這個空間,能被這件作品火紅璀璨的浪潮吸引,繼而被鼓舞,從人們心中不同的解讀中,誕生不同的影響和意義。
在2024年12月22日舉辦的“群星來信——長沙萬象城公共藝術品揭幕論壇”中,由策展人武瓊主持,藝術家蔡雅玲博士和湖南美術館策劃部負責人、策展人何玲先生圍繞此次“群星來信”公共藝術項目展開對談。蔡雅玲博士分享了她的創作理念和個人創作脈絡,并強調藝術應該走出傳統的白盒子(美術館或畫廊),進入商業空間和公共領域,讓更多的公眾能夠接觸和理解藝術。何玲先生則從專業策展人的角度分析了《潮頭》這件作品帶給他的感受,認為它不僅體現了長沙文化的根源,還與當下的社會形態發生了碰撞,搭建了公眾理解藝術的橋梁。他還談到了當下策展式商業的發展趨勢以及其對于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性,指出一個發達的城市一定會越來越重視公共藝術。
何不立潮頭
長沙首座萬象城,亦是城市品質潮流風向標,融合跨界藝術、在地人文和潮流藝術,打造“群星來信”公共藝術項目,站在潮流與人、與城市對話的角度,通過潮流態度的在地表達、青年文化場域的搭建,彰顯“何不立潮頭”的城市態度主張。值此開幕之際,“群星來信”城市公共藝術項目如同一封邀請函,邀請長沙的市民們前來共襄盛舉,一同領略長沙萬象城獨特的潮流魅力。
關于藝術家
蔡雅玲
1984年出生于山西,中央美術學院博士。
堅持呈現自己生活中的真實情感,并創造恰當的藝術形式。提取日常生活中有深切體會的詞匯和話語,探尋日常綜合材料與文字情緒相對應的雕塑形式。她將女性成長過程中身體和心理的體驗和感知,自然地滲透在材料的處理方式中,搭建起與大眾的生活經驗共情的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