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雅集,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君子以文會友”,文人雅士通過筆墨游戲相互切磋,共同探索藝術奧秘,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雅集”文化,為后世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書畫佳作。自藻鑒堂時期(1977年至1984年)起,中國國家畫院(原中國畫研究院)不同時期的藝術家皆熱衷于借助雅集筆會來激發創作靈感,各展所長、品鑒學習,并創作出一大批珍貴的合作精品。這些精品或用于交流陳列,或用于收藏研究,或用于公益捐贈。
石齊、張江舟、蔡超、李曉柱 草滿花堤
郭石夫、劉萬鳴、賈廣健、姚大伍 百花鶴瑞
2024年,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之際,中國國家畫院精心策劃并推出了“美美與共——中國畫名家合作展”。此次展覽匯聚了近30位當代中國畫壇的杰出藝術家,包括張立辰、石齊、郭怡孮、姜寶林、蔡超、吳悅石、郭石夫、龍瑞、趙建成、趙奇、鄧遠坡、邢少臣、趙衛、紀連彬、張江舟、劉罡、盧禹舜、賈廣健、姚大伍、于文江、李曉柱、袁學軍、方向、劉萬鳴、石峰、劉海勇、王海濱、董雷等,他們的心血之作共同構成了此次展覽的精彩內容。
在一個多月緊張而充滿激情的創作過程中,藝術家們投入了真摯的情感,展現了精湛的技藝,攜手完成了《草滿花堤》《百花鶴瑞》《春天來了》《和煦春風》《燕山秋色》《沸騰的草原》《重巖疊翠》《泰山奇松》《放翁散情》《雅集圖記》等十幅氣勢恢宏、丈六尺幅的巨幅中國畫。這些作品不僅涵蓋了山水、人物、花鳥等多種題材,而且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通過獨特的藝術視角和表現手法,多維度地展現了藝術與歷史、社會、自然、人文之間的深刻聯系和互動關系。
張立辰、吳悅石、郭怡孮、邢少臣、鄧遠坡、劉萬鳴 春天來了
張立辰、吳悅石、郭怡孮、郭石夫、邢少臣、鄧遠坡、劉萬鳴 和煦春風
關于“美美與共”展覽的策劃,中國國家畫院院長劉萬鳴介紹,此次展覽之初采用“雅集”的形式,邀請了老中青三代畫家共同參與集體創作。這一形式雖然源于傳統的雅集,但在內容與形式上都有所創新。歷史上雅集中的畫家們往往即興創作,而此次“美美與共”則更為精心策劃。每一幅合作畫作的題材與參與人員都經過深思熟慮。在人員配置上,旨在通過跨代際的合作,解決藝術創作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同時確保每位參與者的藝術水平都能得到充分發揮。在藝術表現力方面,無論是風格統一性還是題材選擇,都經過了周密的考慮。花鳥、山水、人物等不同類型的畫作,并非隨意發揮,而是提前進行了詳細的規劃與謀劃。這種謀劃既保留了創作的靈活性,又確保了作品的整體質量與學術價值。
此次展覽的集中呈現,不僅是一次藝術家個人風采的展示,更是對當代中國畫創作學術成果的一次全面檢閱。中國國家畫院原院長盧禹舜對展覽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這些作品不僅體現了中華美學精神與當代審美觀念的創新融合,更展示了藝術家們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創造性轉化。眾多著名書畫家共創佳作,關注時代、反映現實、服務社會、服務人民。創作中,大家默契配合、和諧共進,展現了藝術家們彼此的深刻理解與共同的藝術追求。每件作品都力求個人風格與整體和諧統一,飽含熱情,呈現浩然之氣。
龍瑞、盧禹舜、趙衛、袁學軍 燕山秋色
趙建成、劉萬鳴 沸騰的草原
在藝術創作這條充滿挑戰的道路上,藝術家們以非凡毅力和熱情,鑄就了一件件令人嘆為觀止的佳作。為了完成《草滿花堤》這一創作,84歲高齡的石齊全身心投入創作之中。他連續多天早早來到中國國家畫院,從晨光初照到夜幕降臨,始終堅守在畫布前,每一筆、每一畫都凝聚著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對美的深刻理解。他反復琢磨、精心推敲,力求畫面中的每一處細節都能完美呈現。這種敬業精神不僅令人深感敬佩,更是對藝術無盡熱愛的最好詮釋。
在《百花鶴瑞》的創作過程中,年逾八旬的郭石夫作為該作品的主創者之一,也同樣令人欽佩。在開筆之際,他毫不猶豫地脫下鞋子,將大紙鋪展于地上,全程彎著腰,以飽滿的筆墨和堅韌的意志,創作了一棵傲然屹立的松樹。這棵松樹形態挺拔、氣勢恢宏,以其獨特韻味成為整幅畫的點睛之筆,彰顯了郭石夫深厚的藝術功底和獨到的審美眼光。隨后,賈廣健巧妙添畫瑞鶴,使得畫面更加生動傳神;姚大伍用心、用情地以雙鉤筆法畫竹、以沒骨法點梅,每一筆都透露出他對藝術的熱愛和對細節的極致追求;枝頭喜鵲也為整幅作品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之下,一幅寓意吉祥、氣韻生動的《百花鶴瑞》呈現在眾人眼前。
石峰、方向、董雷 重巖疊翠
姜寶林、劉罡、方向、董雷 泰山奇松
《春天來了》這幅作品則匯集了張立辰、吳悅石、郭怡孮、劉萬鳴等多位藝術家的創作心血。在吳悅石看來,這是一次特別愉快的雅集,作為老朋友,他們已合作數十年,彼此間默契十足。他說道:“在合作中,每位藝術家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大家互諒、互讓,共同努力將畫作完成得更好。這種合作方式在中國畫創作中頗為常見,是一種傳統而有效的創作模式。”
在此次合作創作中相對年輕的一組搭檔,中國國家博物館書畫院主題創作研究所所長石峰作為《重巖疊翠》的主創者之一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認為,合作的關鍵在于默契,這種默契不僅體現在對藝術理念的共同理解上,更體現在創作過程中的相互支持與配合上。“每位藝術家的風格特點都是寶貴的資源。合作時,要努力讓各自的風格在作品中得以凸顯,同時又通過筆墨的相互生發、相互完善,使得整幅作品在風格上達到和諧統一。”這種既尊重個性又追求整體的創作理念,使得《重巖疊翠》這幅青綠山水,在石峰、方向、董雷這三位創作者的默契配合和生動描繪下,視覺上呈現出豐富多變的層次感,同時又不失為一個協調完整的藝術整體。
中國寫意人物畫,憑借其簡練生動的形象、即興靈動的發揮、精湛的筆墨技巧、夸張而富有表現力的造型手法以及深遠悠長的意境營造,在中國畫壇中獨樹一幟。此次由多位名家合作創作的《放翁散情》《雅集圖記》等作品,無疑又豐富了這一藝術類型的內容。作為主創人員之一,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王海濱,是一位以人物畫創作為主的畫家,他分享道:“在這次合作中,藝術家們充分發揮各自所長,通過精煉而富有韻味的筆墨,精準地捕捉并表現了人物的神態與氣質。同時,大家還極為注重筆墨的情趣表達與意境的深遠營造,使得作品不僅形似,而且更為神似,充滿了藝術的感染力。”
劉萬鳴、紀連彬、王海濱、劉海勇 放翁散情
于文江、趙奇、李曉柱 雅集圖記
在集體合作的寶貴時光里,藝術家們圍繞作品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交流與討論,他們沉浸于藝術的創作之中,全力以赴,每一筆都凝聚著對藝術的熱愛與不懈追求。當創作接近尾聲時,劉萬鳴作為此次活動的發起人,展現出了其精湛的藝術造詣與嚴謹的創作態度。他對這十件氣勢恢宏、意義非凡的巨幅作品逐一進行了精細的題字與落款,甚至在作品的某些細節之處進行了巧妙的添筆,并加以完善。這一舉動不僅彰顯了他個人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學術態度,也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國家畫院致力于呈現盡善盡美的美術作品的不懈努力與崇高追求。
此次名為“雅集”的藝術盛事,其意義遠遠超出了作品本身。中國藝術研究院國畫院藝術委員會主任趙建成對此次活動表達了高度贊譽,他認為,中國國家畫院策劃這次“雅集”,不僅為藝術家們提供了一個集中、全面地感受中國畫意趣的平臺,也讓他們能夠深切地領略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并從中獲得諸多靈感與啟發。它不僅為后世留下了這批極具收藏價值的藝術作品,更重要的是,它凝聚并傳承了藝術家們寶貴的精神財富與深厚的情感記憶。
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是對所有參與藝術家辛勤耕耘與無私奉獻的高度肯定,更為美術界留下了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