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爾街日報》羅列的“2009年十大預言”中,與“華爾街再收縮25%”和“麥道夫稱自己瘋了”。同時出現的,還有“2009年表現最差的全球市場將是當代藝術品市場”。中國當代藝術品的投資者們可能會反駁說:“這是一個不負責任的預言。”它加劇了人們的擔憂:別指望2009年能賣出什么好價錢。
在此次金融危機中,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的表現讓投資者們感到非常失望。從2008年秋拍開始,包括油畫、雕塑在內的當代藝術品,扮演了“大輸家”的角色。香港蘇富比的20世紀中國藝術專場,成交率只有35%;香港佳士得的亞洲當代藝術夜場拍賣,成交額比春拍下降了64.3%;中國嘉德的油畫成交額,比春拍下降了77.5%。各種評論性文章見諸大小報端,輿論驚呼:這恐怕是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當代藝術品市場表現最糟糕的一次!
國內一些藝術機構傾向于從價值體系的角度,解釋當代藝術品價格為何開始劇烈調整。主要觀點是,多年以來,中國當代藝術的價值體系一直掌控在西方國家手中。海外資本在短期內拉動某些藝術品的急劇升值,并將其標準強加給中國人,國內投資者是被迫跟風。當金融海嘯席卷而來,海外投資者有的迅速轉移陣地,有的急于變現自己的大宗商品,他們拋售石油、銅和小麥,同時也出賣當代藝術品。另一些陰謀論者,干脆說是西方機構在操控市場,在傾銷中國當代藝術品。這些說法也許是事實,但都沒有證據。
公平而言,與西方當代藝術品市場相比,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更像是處于“史前時代”。最近兩年來,它令人震驚的“偉大興起”,如此輝煌,是否只是在史前的水平上,一個平凡的行動,取得了一種英雄式的價值?一位國內權威機構的藝術評論家曾說道,幾乎全球的藝術投資者對中國藝術都不夠了解。他們完全是以看動物的眼光看待中國當代藝術。這種觀點有點刻薄,不過筆者相信事實基本如此。
在英雄式的價值死亡以后,投資者們該怎么辦?包括油畫、雕塑在內的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成交總額已經接近國內整體藝術品市場的1/3。現在投資者們關心的是,怎樣才能讓它復活呢?難道還是運用像“史前時代”神話故事那樣豪放的方式嗎?
被金融危機洗刷過后,那些對極“左”思潮的反諷以及符號化的風格,已經顯得有些單薄、蒼白。中國當代藝術品的文化價值體系和思想價值體系,正在等待重建。期待著,感受到當代藝術品表達文化深度與情感價值的能力,而不是政治意識或商業語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