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作品并無創新
朱其(藝術批評家):
6月6日,第53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在威尼斯水城開幕,展期至11月22日。
本屆中國館由藝術家盧昊和策展人趙力聯合策展,場地仍沿用往屆中國館的“處女花園”和“油庫”,主題定為“見微知著”,意在通過細節反映實質與發展趨勢。除影像作品之外,架上繪畫、裝置、雕塑等各種藝術形式都出現在中國館內,最小的作品是一個小手指大小的雕塑。
如此重量級的展覽為何亮出的卻是沒有視覺沖擊力的小作品?盧昊解釋說,這是出于場地的原因,本屆中國館仍沿用在空間處理上極具難度的臨時場地“處女花園”和“油庫”。方力均帶過去的雕塑作品只有一個小手指大小。何晉渭的架上作品名為《獻給這個世界》,則由150幅到200幅巴掌大的小型油畫組成。
開幕式當天,美籍華人女藝術家盛珊珊帶來的一件長約22米,高約2米,用2200多塊水晶玻璃磚組成的裝置作品《開放的長城》,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內涵是中國特色
王?。ㄖ袊^項目負責人):
威尼斯雙年展當然有國家文化形象的思考。中國館的環境有很大限制,室內部分是威尼斯巨大的油庫,所有油罐都是文物,連油庫墻面都不能釘一個釘子,而室外部分則是布滿樹木的“處女花園”。在這樣的環境中,選擇“見微知著”的主題很恰當。
威尼斯雙年展本身就是以當代藝術展為主,我們邀請的大多是30歲以下的中國年輕藝術家。有些作品雖然使用的是西方語匯,但表現的都是中國的智慧與特色,無論形式怎樣變化,內涵是中國特色的,比如何申的一些油畫作品。
中國當代藝術家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已經有10多年歷史,現在更多的是主動展示,而且大多數作品被西方接受和欣賞。今年雙年展的請柬上有3種文字,當中就有中文簡體,這其實是潛移默化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