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陜西省文化廳共同主辦的“中國剪紙藝術展”由展覽將于第五個文化遺產日(6月12日)在陜西省美術博物館舉辦。屆時將展出來自我省和內蒙古、浙江等地的389幅剪紙、紙雕作品,這些作品涵蓋了全國各地不同地域的風格和特色,代表了我國目前剪紙藝術的最高水平。
大展之前,圈內外在熱烈地討論著一個嚴肅而十分又時代的話題:中國剪紙于2009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在文化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究竟該怎樣保護剪紙藝術繼承人和傳統剪紙藝術?現代剪紙、紙雕應該遵循怎樣的藝術發展道路?帶著這些備受關注的問題,記者采訪了陜西非物質文化研究會副理事長劉奇偉先生;
劉奇偉;剪紙本來是一種巫術形式,不單純是藝術,剪紙如果脫離了巫術也就沒有了藝術價值。紙雕和現代剪紙和傳統剪紙不是一個體系,傳統剪紙屬巫術信仰的精神范疇,紙雕和現代剪紙屬工藝品范疇。表現形式雖然都是鏤空的紙但內含完全不同。兩者談不上繼承和發展。就像水和酒一樣,看到的都是透明的液體,但一個是h2o,一個是乙醇。例如傳統剪紙的抓吉娃娃是求偶的標志,以前偏遠鄉村來往不方便,誰家有女成人后就貼個抓髻娃娃。表示有女要尋婆家,走過的異性就會知道。髻,吉,雞同音,在民間不分的,所以抓髻娃娃有代表抓回吉祥,雞還在民間代表雄性,民間的剪紙五道娃娃也是一樣的道理,五道,五毒,巫道都是同音,巫道娃娃其實就是巫術用的紙人,代表的心中的壞人,用鞋打,用針扎可以整壞人,掃天娃娃也叫掃天婆姨,是用來治雨的,天下雨不停時剪一個貼上與就會停,這就是傳統剪紙的精髓,它是一種巫術,和現代的裝飾的剪紙是兩回事。傳統剪紙他是很莊嚴神圣的事情, 不是給人看的,是給神看的,,,,現代剪紙是給人看的,這一點是原生剪紙和所謂的剪紙的根本區別
剪紙繼承和創新是不懂得民間傳統的一句空口號,傳統剪紙的巫術觀念是一種信仰,很固定。談不上發展。創新的剪紙本來就是新的,也談不上創新。傳統剪紙是巫術用具,本身和商品和藝術都無關,他的藝術性和價值在于他所包含的虔誠和信仰之中
我國自古有剪紙的傳統,但剪紙的非物質文化部分并不是剪紙的手工藝更不是剪紙作品,而是一種觀念。西安的老人目前還有人剪一種叫“五獨子登天”的剪紙,它是用來祈雨的。過程是先剪一個梯子貼在外墻上,然后再剪5個相連的小人倒貼在梯子上面,至于造型和技法等工藝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認為自己所剪的這5個小人登上梯子上天會踩出雨來。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這是一個手工藝過程,而要注意到它所包涵的“不可觸摸的”非物質文化部分。就具體的民俗事項來講,它在物質、社會和精神的分界不明顯,在某些物質民俗中又同時含有精神因素,比如,生產過程我們可以把他看作物質的,但在生產中進行的各種儀式和禁忌,又是精神的。我們在保護工作中往往只注意到一些表象,努力將某種工藝代代傳下去,卻忽視了工藝背后所包容的文化現象,這樣只能保存文化的尸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