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飛云
丹青以他的才能活躍在文化界多個領域,影響廣泛。近些年來,我期望的是看到油畫的陳丹青,而不是一個文學隨筆、文化論述、社會批評或者別的領域的陳丹青。今年,我懇切邀請丹青在中國油畫院舉辦個展,他終于同意了,將他回國十年的部分繪畫作一次小小的回顧。我很高興,油畫院美術館全體同仁也在興奮地為之籌備著,我想,我們都抱著同行與老朋友的熱切心情。
去美國走了十八年,丹青于千禧年回國。我不知道是出于巧合還是有意的選擇,千禧年的相遇不是人的愿望可以求來的。他回國這十年,正是國家高速發展變化的十年,也是丹青的人生走到盛年積累,全方位展現才情的十年。輿論總是把他放進“西藏組畫”的終極成就中予以定論,可是丹青的才華是活潑的,而且很豐盛。和他接近的好朋友都知道,他有超常的學習能力,實踐范圍甚廣,品性純真,富有正義感。平心而論,這幾十年沒有哪個同齡畫家能比他更活躍多彩,涉獵通達,對周圍有那么持久的影響力。從我識事以來,見過許多有才能、有學問的人,可是陳丹青卻有許多過人之處,在他身上我看到造物主的奇妙。由于他的才大,常常不能自我,因著他的品性端正與良知,有些可以不說的話不干系的事,他又常常去說去做,為此招來不少誤解,所謂明哲自保、言多必失的古訓為他所不取,這也是人們從心里對他的敬意所在。
陳丹青生長在中國最有西方文化積淀的地區——上海,年少時趕上了文化大革命、上山下鄉、知青運動。后因他的才能被邀請進藏,這位上海才子和世界高原上最原始的土地一碰撞,就畫出了國內繪畫史閃現亮光的作品。開放后被中央美院首屆研究生班破格錄取,后留校任教。畢業創作“西藏組畫”影響全國美術界時,年僅二十七歲。1982年遠赴世界現代藝術中心紐約,“美漂”十八年,讀書、畫畫、思考、寫作、聽音樂,不追時潮,不昧商業,文化上雖有長期的水土不服,但卻開了眼界和心性,得到大錘煉。2000年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特聘回國,后因對教育系統的不認同,辭職,成為“北漂”,再度自主自立。可以說,丹青經歷了“文革”以來一個中國人所能經歷的種種激蕩起伏,這對他的創作是一筆內在的財富。 若把陳丹青比做一棵優良名貴的植物,那么,由于他的出色與出眾,不免被大家頻頻利用。近年他經常出現在各種媒體上,受到文化界廣泛關注,甚至音樂、電影、戲劇、建筑等方面都有他的聲音。我擔心他的才能和精力被眾家分食,終會影響他的最后成就,可他似乎習慣了這種被移來移去的生活。現今,他已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帶著自己的根,移來移去,以他的才學與品性,本應成為中國油畫界的棟梁之才,棟梁之才不作棟梁之用,是令人遺憾的事。我相信他在畫外的一切涉足與積累日后終會在油畫上更加顯露出來。今年初春,我們請他來油畫院畫畫,那份獨有的才情被再度喚起而一發不可收拾,學生老師都為之興奮。他從油畫起家,以油畫成名,最終應在油畫上持續發揚精進。這個時代造就了他,他的才能屬于這個時代,我相信惟有油畫才能真正成全并證實他的全部才情,我們需要一個油畫的陳丹青。
于高碑店中國油畫院
2010年10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