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韓國文化藝術委員會、中國駐韓國大使館主辦,中國美術館、韓國藝術委員會美術館、藝美基金會共同承辦的“@What——中國藝術新一代”中國美術展2月5日在韓國首爾Arko藝術中心開幕。中國美術館范迪安館長在記者見面會上詳細介紹了本次展會的主題和展示作品等內容。記者見面會后,范館長接受了人民網視頻專訪。
人民網記者和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合影留念
記者:范迪安館長,您好!
范迪安:您好!
記者:感謝您在百忙中接受人民網的專訪。首先,請您通過人民網向中韓兩國的網友打個招呼吧。
范迪安:人民網是中國在音像和圖像兩方面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型網站,尤其對關注中外文化的中外交流十分關注。我首先通過人民網向廣大網友們致以新春的問候。
記者:您以前來過韓國嗎?能否談一談您對首爾的印象?
范迪安:我這次是第四次訪問韓國。中國美術館與韓國的美術館界、韓國的美術界有許多交流。我們曾經舉辦過韓國老一輩藝術家的展覽。我們和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互辦過大型當代藝術展。我接觸了韓國視覺藝術方面的一些朋友。其中有美術院校系統的,比如弘益大學、國立首爾大學等。他們的美術教育和中國有著普遍地交流。兩國在藝術教育,尤其是在設計藝術教育上有很多交往。韓國向中國派出了許多留學生,主要是學習中國畫、水墨畫。韓國的現代設計教育,在中國的美術院校教育中也起著很好的參考和借鑒作用。
另一個層面是美術館的交流。這些年來,中國的美術館以及全國各地的一些美術館與韓國的美術館界往來還是比較頻繁的。通過一些展覽的項目、研討的項目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藝術的發展。
第三個是藝術市場,或者說是藝術產業方面的交流十分活躍。韓國在北京有好幾家畫廊,一直是畫廊界的楷模。韓國的收藏家也收藏中國的藝術作品。中韓兩國在藝術市場及藝術產業的發展上保持著良好的交流態勢。但是說到底,藝術的交流還要更多的讓作品進行交流,讓藝術家形成交流,這樣的話就能夠彼此相互認識。我的印象是,韓國無論是在藝術教育、美術館、藝術博物館的發展還是藝術產業的發展都有很多經驗,值得我們來研究、了解和借鑒。
同樣我也注意到韓國的藝術界也非常關注中國藝術的發展。從藝術創作生產到藝術產業的發展,大家都覺得在藝術的范疇中,中韓兩國既有有許多可以相互借鑒補益之處,也有很多可以共同探討、共同汲取文化與產業效益的共同點。
記者:我們知道本次中國美術展的主題是“@what——中國藝術新一代”,能否為我們介紹下為什么選擇這個主題,還有這個主題有什么內涵?
范迪安:值此中韓兩國建交20周年之際,由中國文化部、韓國文化藝術委員會以及中國駐韓國大使館聯合主辦,由中國美術館和韓國藝術委員會聯合承辦的當代藝術展覽,能夠在韓國首都首爾開幕,我覺得這是中韓兩國藝術交流的嶄新成果。之所以它是嶄新的,這是因為這個展覽無論在主題上還是在形式上,都反映了中國藝術的最新的一些重要特征,而且展出的也是一批藝術家的新作。這個展覽就成為中韓兩國非常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平臺上,一個在視覺藝術上能夠給韓國觀眾帶來新的認識、新的體驗和感受的展覽。任何展覽的規模都是有限的,這個展覽也是這樣。它在一個不大的規模里聚焦于信息時代、網絡時代的藝術發展、藝術家的感受和藝術家表現的方式。這是一個具有雙重意義的課題。
第一,嚴格來說它是一個全球性的課題。就是說當代藝術所遇到的全球挑戰。進入新世紀以來,越來越迅速的全球化的進程中藝術怎么來表達藝術家的生活方式、感受方式和表達方式?我們注意到是越來越多地和信息、網絡、數字媒體聯系在一起。網絡時代帶來的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關系成為一個藝術可以表達的新主題。
第二,這也是中韓兩國藝術比較突出的共同特征。因為我們處在東亞的文化圈、東亞經濟社會發展的軌道中。所以中韓兩國,特別是兩國年輕的藝術家都面臨著一個在信息時代如何能夠形成一種新的語言的課題。這個展覽是要回答一個全球化文化的藝術課題,第二個是要反映中韓兩國年輕一代藝術家的共同課題。所以規模雖然小,但是它是一個新的命題。
記者:那么本次展覽都選擇了一些哪些中國藝術家的作品?本次展覽有什么亮點?或者您對本次展覽有什么期待?
范迪安:一個展覽的規模是有限的,但是這個展覽所選擇的藝術家是構成這個展覽亮點的重要基礎。這次是中國美術館的策展人和韓國藝術委員會美術館的策展人聯合工作的結果。當然,中國美術館方面起了主導性的作用。我們的策展人向對方介紹了中國當代藝術的若干重要特征,也提出了藝術家的人選。他們也努力研究中國當代藝術,對這個展覽的人選和作品的形態也提出了他們的期望。比如說他們希望這個展覽既年輕又比較權威,希望選擇的藝術家有新面孔,但是作品也要有足夠的水平。所以,展覽就形成了目前的人選結構。其中兩位藝術家是比較年長的,一位是現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的徐冰,還有一位是中央美術學院的教授,特別是在新媒體學科方面的帶頭人繆曉春。這兩位在過去20年里都在國際藝術界進行了廣泛地交流,也獲得了很高的國際聲譽。徐冰當年在北京刻了一種類似于漢字但是是一種新的解讀的“天書”。后來又創作了一種英文和中文形象相結合的這樣一種文字,由此來探討文字之間的文化差異與文化交融的可能性。他早就獲得了許多世界性的榮譽。繆曉春也是中國藝術界參加過維斯尼雙年展、卡塞爾文獻大展等許多重要展覽的媒體藝術家。他在數字媒體這種語言手段的探索上走在了前列。但是來到首爾現場交流的是一批更為年輕的一些藝術家,像李暉、王衛,還有幾位女藝術家,他們相對比較年輕。但是他們也有很豐富的國內外展覽交流的經驗。他們的很多作品,比如李暉的作品過去也曾經在韓國展出過。藝術家不論年齡的大小,實際上重要的是他們狀態的年輕、他們思維的年輕。他們的觀念和語言表現方式很好地體現了當代人的這種特征。這個展覽就會整體上呈現了年輕態。
記者:對本次展覽有什么具體期待?
范迪安:美術館所處的區位我覺得是很有特色的。據了解年輕人比較喜歡在這里聚會,這里是文化和休閑相結合的區域。我相信在展覽期間,恰逢中韓兩國的春節,能夠讓年輕人更多地走進這個展覽,能夠在韓國年輕一代的朋友中引起很好地反響。通過認識中國年輕藝術家的作品,能夠看到中國藝術今天的活力!就像我們通過藝術文化上的“韓流”來認識韓國文化的活力一樣。中國需要更多地向世界展現自己年輕形態的藝術。
記者:您如何評價韓國在當代美術及藝術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今后在開展與韓國藝術交流方面有沒有什么特別的計劃?
范迪安:韓國藝術走過了一條具有亞洲,特別是東亞文化特點的現代之路和當代之路。從1954年開始,韓國藝術比較多地受到了歐美現代藝術的影響。一大批藝術家前往歐美留學然后回到韓國開展藝術教育,所以他們整個藝術教育的基礎是一個現代型的,其中就包括了抽象藝術、各種形態材料媒介的藝術語言。韓國的藝術在現代涌現了不少世界性的藝術家。同樣在當代這一方面的話,韓國藝術也是隨著它韓國社會的全球態勢,進行了許多新的探索。所以中韓兩國在藝術的歷史上有過不同的走向,但是在當代的層面上有許多共同的趨勢。所以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向中國觀眾介紹韓國藝術。一個角度是介紹韓國20世紀以來,也就是它藝術的現代之路。這一點對于我們來說有許多材料是新鮮的。中國的20世紀以來的藝術發展跟韓國的情況不完全相同,這里面有一種陌生的吸引力,可以更多地進行學術上的研究。另外一個層面就是要在當代藝術上有所交流。這里面是共同的話題多,共同面臨的挑戰多。不僅是作品的交流,更重要的是要推動年輕藝術家——人的交流。這將有利于鞏固中韓兩國文化交流的成果,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記者:在中國藝術界,大家都把中國美術館稱為“最高美術殿堂”,但在國內一般的大眾對美術館還是心存敬畏,還是覺得與自己生活很遙遠的事情。請您介紹一下中國美術館在讓普通百姓走進“最高美術殿堂”、提升社會整體審美水平這一塊都做了哪些工作,今后有什么計劃。
范迪安:這個問題提得很好。中國美術館在中國的美術界,特別是在公眾心目中,的確是代表國家水平的美術藝術殿堂,也是對外藝術交流的窗口。許多老一輩的藝術家在這里展示了他們的畢生創作,也有許多年輕的藝術家通過他們的成名作從中國美術館起步。中國美術館與國際上藝術博物館保持著聯系,舉辦了許多優秀的國際藝術展覽,同時也向世界介紹中國藝術。所以中國美術館是一個功能性比較綜合、同時擁有十萬多件藏品的大型美術館。在新的社會條件下,如何更好地發揮國家文化設施的作用,如何更好地通過美術館的平臺能夠提升我們公共文化服務的水平?這是新的課題。具體來說,今年的變化有兩個方面。
第一,在2011年在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國所有的美術館、博物館都面向公眾免費開放。中國美術館也在2011年的春天全面免費開放。這個免費開放就給老百姓帶來了文化惠民實實在在的益處。許多原來對美術覺得比較遙遠的觀眾朋友們,現在可以隨時走進美術館。我們也免費開放的形勢下,更好地來提高展覽的豐富性,讓觀眾隨時走進美術館都能夠看到精彩紛呈的美術作品,能夠感受多樣化的審美體驗。因為現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一個突出的標志就是老百姓在物質生活條件提升之后,對于文化需求特別是審美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中國美術館立足于滿足人民群眾審美文化需求這個角度出發,來策劃優秀的展覽,來提供豐富得公共教育活動。
另外一方面,隨著我們現代社會的發展,民族審美水平的整體提升也是一個迫切的任務。因為藝術既是提供人們審美感受的,但是更是陶冶人們心靈和情操的。所以美術館在為了促進審美文化的整體提升,掌握了基礎的、多樣化的審美經驗,讓人們在藝術的欣賞中感受創造的力量。這些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主要是通過我們專家學術講座、藝術家與觀眾的互動及我們其他相關的活動來推動美術館成為公眾的審美文化家園。讓大家走進美術館,覺得可以學到新的知識,欣賞到新的作品,了解到新的風格,理解新的語言,同時可以更多地陶冶自己的情懷。
記者:再次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接受人民網記者的專訪,馬上就是蛇年新年了,祝您在新的一年萬事順利!謝謝!
范迪安:謝謝!也祝廣大網友朋友們新春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