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的素質及其學院培養的路徑
在今天的藝術品呈現過程中,策展人已經成為整個藝術生態中把持學術性與闡釋水平的最初與最后的環節。是否能夠最適當地、充分地展示藝術家與眾不同的一面,決定于策展人的策劃性、學術性、協調性、媒體宣傳與資源整合能力,這種復合型能力的要求,也使這一行業的社會科學屬性大于人文科學屬性。
隨著新世紀前后“策展人”職業熱潮,加之國內各大城市雙年展以及上海世博會的舉辦,策展專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自上世紀90年代初期策展概念傳入中國以后,策展人才的培養和評價體系一直在醞釀之中。從知識體系構成因素來看,國內策展從業者多是半路出家,缺乏策劃、管理等綜合素質,由于學院中“藝術策展”課程的滯后和“策展”專業的空白,除去少數有海外相關專業學習經歷者,真正“科班”出身的策展人鳳毛麟角,這一現狀成為制約國內藝術展覽發展的一大瓶頸。雖然國內專業藝術院校與少數綜合大學藝術院系已嘗試開設藝術策展課程甚至策展專業,但終究因為缺乏相關的辦學經驗和高水平師資,只能長期滯于“摸著石頭過河”的實驗階段,開設課程的內容也多依托原有相關課程,或借鑒社會學、管理學、國際貿易、文秘等專業的教學資料與方法,或直接照搬西方策展課程教材的資源,難以適應實際需求。
誠然,他山之石的借鑒在這一課程與專業建構之初具有重要的參照價值。早在十幾年前,“策展”(Curating)專業已然成為歐美國家的熱點專業。在英國,中央圣馬丁學院作為英國最大的藝術與設計學院,其策展專業成為廣受歡迎的研究生專業;倫敦大學戈德史密斯學院藝術系,更開設有策展專業研究型碩士和博士課程;倫敦金斯頓大學設計系從2000年還開始設立了當代設計策展碩士課程,并將授課地點從學校教室搬到了倫敦設計博物館。這些新興專業的產生,既適應了英國藝術品拍賣業高速發展的需要,同時也在一段時期內創立了這一行業在全球范圍內學院教育的最初范式。此外,還有美國紐約州的巴德學院策展專業,作為為美國少數幾個開設策展實踐的研究生專業,培養了一批知名策展人與藝術經紀人;在法國索邦巴黎一大藝術系,“藝術策展”作為該系的品牌課程受到諸多學生的青睞……而在亞洲的日本、韓國,以及中國臺灣、香港的一些高校中,“策展學”已經成為一門較為成熟的課程,愈發引人關注。
相比來看,國內高校中開設藝術策展課程的數量和質量都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如何建構藝術策展的課程體系,有效而全面的傳授專業知識、啟發學生思考,如何在梳理藝術展覽在西方和中國的發展歷史的基礎上,探研藝術展覽史與展覽策劃理論,成為藝術管理與藝術市場學科的研究對象。以筆者近年來相關教學與實踐經驗,以下四方面應是目前藝術策展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突破點。
其一,走出校園,實現學院與社會實踐操作的真正融合。帶領學生觀摩畫廊、博物館和各種展會,強調實踐操作與美術史論知識背景的結合;同時通過分組討論、虛擬招標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策展理念的形成。通過小組討論和實踐課程提高學生的學習技巧和方法,側重在項目策劃和管理中培養學生的敘事結構以及視覺、空間和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使學生對將來的工作內容和實踐過程有較切實了解。
其二,突破“紙上談兵”的課堂教學,指導學生在藝術區畫廊和博物館實地策展實踐,鍛煉學生的實戰能力。如指導在校本科生策劃展覽,是對于策展課程由學院邁向社會的嘗試,在達到基本教學目的、使學生有機會初涉社會實踐的同時也收獲了可貴的經驗。
其三,培養學術思考與社會溝通的復合能力,實現跨領域的“完形”塑造。鑒于當代背景下策展的多樣性,新的策展模式應是共享的、互相依存的活動,是各學科交叉參與的過程。因此,策展人完成一個成功的展覽,需要經歷各項困難而繁瑣的工作,在協調全局的同時又要把握細節:從聯系藝術家、協調展館,到展覽人員的統籌安排,直到布展和宣傳,策展人都要有運籌帷幄的能力。這些知識涉及經濟、政治、法律、管理、傳媒、心理與人際關系等,任何一方面都可能決定或左右一個展覽的質量,乃至是否順利舉辦。
最后,通過一定步驟的課程環節,建構展覽策劃相對穩定的“決策模型”。這種方法可以改變以往一些展覽的過于隨意性、隨機性和主觀性,規范展覽策劃與決策的過程,從而“使展覽的決策過程變得程序化、規范化和科學化,從而使展覽決策上的失誤也得到較好的控制。”
面對當前國內策展人的現實困境,改變和對抗混亂的途徑,應盡可能地歸納、整合,使其規范化和學科化,而絕不是用一種更為混亂的評價或批判,企圖將其覆蓋遮掩,或是得過且過。同樣,對待當前藝術策展人的身份焦慮,解構、質問或埋怨,總比矯正與建構來得輕松,但真正可能厘清困惑、解決問題的,仍有賴于后者。幸運而富有挑戰意義的是,藝術策展人才的培養過程,是和國內策展機制與外部環境共同成長的。在這一語境中,塑造未來的策展人,既是書寫藝術策展發展史的過程,也是對中國當代藝術冷靜把脈、正本清源和尋找對策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