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
顯然,這個“國寶級大師”有著商業炒作的目的,連接著當下中國鋪天蓋地的書畫家的廣告宣傳,連接著紛亂無序的中國藝術市場和學術氛圍。
然而,可笑的是,某些網絡媒體卻大肆鼓吹:“中國畫國寶級大師首次出現在美國時代廣場這個西方文化的核心圈震撼了世界,成為民族驕傲。據報道,西方大國200余家主流權威媒體關注十大中國畫國寶級大師,‘東方藝術熱’在西方文化強國刮起了一陣旋風。”
“美國權威機構發布的中國畫國寶級大師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表,首次登上世界文化的中心舞臺,受到‘世界文化藝術核心圈’的高度禮遇,成為民族驕傲,也引發了中華民族自豪感的大爆發。”
如此等等,可以說這是綁架民族情感的一場鬧劇,丟人丟到了國外,成為了當下忽悠的代表作。商業炒作借助于民族情感往往會收到奇效,因為一般人不知究竟,也難究緣由。一則廣告而已,怎么到了幾個畫家那里就成了受到“‘世界文化藝術核心圈’的高度禮遇”?相信任何一個看到這則廣告的中國人,可能都難以“引發了中華民族自豪感的大爆發”,反之,則會引發思考消費民族情感在當下的道德底線。對于民族情感的過度消費,近年來已經成為中國社會難以抑制的流行怪病,它與中國社會體制中的各個方面相連接,會產生難以預估的經濟力量,其中外國的水龍頭不僅被忽悠成“國寶”,而且價格被數以百倍地翻番。當代中國書畫和各類藝術品在這一民族情感的消費中,出現了史無前例的狂熱,畫不見高,其價則不斷創新高。當然其中屬于畫家的內因,對于大師名號以及金錢和利益的追求,也是世風日下。
對于中國畫家而言,自古就有“人品不高,落墨無法”的說法,因此,先賢所論“學畫者先貴立品,立品之人,筆墨外自有一種正大光明之慨。否則畫雖可觀,卻有一種不正之氣”。時至今日,舉目遠望當代中國畫壇,各種亂象叢生,為了金錢和利益不擇手段。
為了“中華民族自豪感的大爆發”,畫家更應該在本體范圍內修身養性,先做好人,再畫好畫。成為好人,有了好畫,無需出錢到時代廣場去做廣告,而是會很有尊嚴地被請進離時代廣場不是很遠的大都會博物館或其他著名的博物館,這是業界的無字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