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巴伐利亞慕尼黑國家芭蕾舞團6月24至27日為期四天的盛大訪華演出即將拉開大幕,舞團將為北京觀眾帶來精心準備的經典舞劇《雷蒙達》與當代芭蕾精品薈萃《夢幻變奏》兩臺大戲。日前,參與此次演出的近百位德國藝術家已經抵達北京,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備。
6月22日,慕尼黑芭蕾舞團藝術總監、曾經在歐洲舞壇紅極一時的芭蕾明星伊凡·利斯卡與國家大劇院舞蹈藝術總監趙汝蘅共同出席媒體見面會,共同解讀異彩紛呈的德國芭蕾藝術以及即將上演的兩臺演出,同時該團的五位主要演員也在見面會中集體亮相。
大劇院搭起中德兩國芭蕾藝術友誼橋
德國巴伐利亞慕尼黑國家芭蕾舞團至今已經有著191年的藝術傳承,雖然幾經變遷與改制卻依舊擁有強大的藝術生命力,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深厚而豐富的文化積淀,并奠定了其
“德國四大芭蕾舞團”之一的藝術地位。慕尼黑芭蕾舞團與北京觀眾也可以說是“老朋友”了,1995年舞團曾在北京演出《奧涅金》,那一次演出被業內人士評價為“如詩如畫如歌”,時隔14年再度來京,慕尼黑芭蕾舞團展示了其全新的風貌與發展。
德國舞蹈在歐洲一向有著很高的藝術地位,近年來,通過中德兩國藝術家的不懈努力,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德國舞蹈作品在中國上演,僅僅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觀眾們就曾經見證過巴登州卡爾斯魯厄芭蕾舞團的《安娜卡列尼娜》,以及由德國編導創作、中國國家芭蕾舞團演繹的經典作品《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和《奧涅金》的不俗表現。如今,我們又迎來了慕尼黑芭蕾舞團的精彩演出,在此之后,大劇院的舞臺還將上演中芭版《奧涅金》的第二輪演出,以及由德國斯圖加特芭蕾舞團帶來的《馴悍記》等眾多精彩作品。可以說大劇院的舞臺已經成為中德兩國芭蕾藝術友好交流一座橋梁。
國家大劇院舞蹈藝術總監趙汝蘅表示:“德國是一個舞蹈強國,他們的舞蹈尤其是現代舞,與英法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卻同樣走在世界前列,他們從不因循守舊,加之音樂的深厚傳統與挑選演員時的苛刻標準,因此呈現出的效果令人滿意。”
《雷蒙達》:來自茜茜公主故鄉的宮廷芭蕾饗宴
巴伐利亞是絕世佳人茜茜公主的故鄉,慕尼黑芭蕾舞團高貴、優雅的宮廷芭蕾也正是她童年成長的重要一課,成為她日后迷人氣質的一種積淀。慕尼黑版《雷蒙達》便是對歐洲宮廷盛景的一次精良復制,觀眾們從中不難看出其中所蘊含的“德國式”完美主義,在每一個細節上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呈現出最佳的舞臺效果。
《雷蒙達》可謂是慕尼黑芭蕾舞團的“鎮團之寶”,整部作品忠實于古典芭蕾的風格與傳統,場面恢宏奢華,并且在每一個動作的細節上都追求極盡完美。不僅如此,擔任此版《雷蒙達》編舞的芭蕾大師雷·巴拉還更多地融入了“心理戲”的描寫,加重了一位少女深陷情感漩渦時的復雜心理變化。
慕尼黑版的《雷蒙達》是國際舞壇上的炙手可熱的一臺大部頭作品,然而演出卻常常不能成行,其原因正是在于它的“超豪華”布景對舞臺有著極高的要求,許多劇院都因沒有能夠承載這樣大型布景的舞臺,不得不遺憾作罷,然而大劇院國際一流的舞臺設施卻令德國藝術家非常滿意。
慕尼黑芭蕾舞團的演出不僅對舞臺空間有“大”的要求,更對演出品質有著“精”的要求。舞團的舞臺設備中甚至包含了專門用來體現演員足尖動感之美的特殊燈光,這在國際舞臺上都是極為罕見的。在《雷蒙達》的演出中,音樂柔和、靜謐,如夢如幻。為了達到最佳效果,國家大劇院特別邀請中國國家芭蕾舞團交響樂團進行現場伴奏,屆時觀眾們將能夠聽到小提琴木質弦樂的純美音色在整個歌劇院的大廳內蕩漾,仿佛與主人公共同徜徉夢境。
《夢幻變奏》:聽著“另類音響” 看著“時鐘”起舞
慕尼黑芭蕾舞團早在前期進行舞臺考察的時候,就凸顯了的德國的嚴謹作風,他們仔細勘察了舞臺設備的每一個細節,甚至上到了舞臺最高處的天頂查看吊桿與機械,如此細致的工作態度在大劇院接待過的眾多舞團中還是絕無僅有的。這并不是德國藝術家的吹毛求疵,而實在是此次訪華演出所帶來的兩臺節目對于舞臺都有著極高的要求。
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薈萃了四個現代作品的《夢幻變奏》,音樂與唯美的古典旋律大相徑庭,充斥著獨特的德國“現代哥特”風格。由編舞大師威廉·福賽斯為慕尼黑芭蕾舞團特別創作的《矩陣迷云》對于音樂的運用更是令人乍舌,其理念之新穎獨特,可謂是聞所未聞。這部作品的創作中融入了建筑聲學的原理,將10個特制音箱安置在舞臺的指定位置,高度與角度均不相同,并且以間隔0.01秒的微弱時差依次奏響,人們仿佛能夠感受到音符在舞臺上跳躍一般,在劇場內形成了顛覆性的獨特聽覺體驗。
而與之相配的舞蹈動作對于演員而言更是一次考驗。因為這個作品所選用的是充滿工業化電子風格的“無旋律”音樂,加之“音樂延時”的特別設計,很難以節奏作為標尺記憶動作。因此在舞臺上的五個方位,安裝了特制的“時碼器”,顯示音樂的分秒,演員們看似無規則的動作其實在每一個節拍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其排演過程的艱難更是可想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