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瑞齋第三回!《一時英雄》閉幕派對
滿瑞齋將在3月4日星期四舉辦《一時英雄>攝影展閉幕派對,滿瑞齋的合作伙伴兵馬司唱片將推出24 Hours, The Molds, Rustic三支樂隊的精彩演出,此外由新銳藝術家郭鴻蔚和李博分別領銜的maryinn及Over The Water樂隊將再次亮相舞臺,一支由三名搖滾老將組成的Low-Speed Conversation樂隊將于派對上首演。3月4號之后立即結束的展覽也是你選擇優(yōu)質低價攝影作品的一次良機,展覽中全部作品單價售價不超過RMB 400。
樂隊:maryinn, 24 Hours, The Molds, Rustic, Over The Water,Low-Speed Conversation,DJ Angry Master
時間: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 7pm
門票: 50 RMB/人免費酒水或ARRTCO@滿瑞齋限量環(huán)保袋或TimeOut北京雜志,數(shù)量有限先到先得
參展:編號223,阿慶,高遠,健崔,李貴明,劉潤來,羅浩,楊大為,詹盼,張弛等
愚公移山 Live House,北京市東城區(qū)張自忠路3-2號段祺瑞執(zhí)政府舊址西院
about
編號223,創(chuàng)意人,創(chuàng)作類型涉及攝影、平面設計、短片拍攝、Tee Design、平臺玩具、平面/網(wǎng)絡雜志、獨立出版物、文學等。
阿慶,798藝術區(qū)首席攝影師,著名的“攝影快槍手”。
高遠,現(xiàn)代傳播集團北京攝影總監(jiān)兼《生活》月刊攝影師,目前創(chuàng)作方向致力于影像語言的開拓和探索。
健崔,藝術組合S.A.G.成員,樂評人,媒體集團創(chuàng)意總監(jiān),作為媒體藝術的嘗試者,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方式包括繪畫、裝置、攝影、音樂、文字及生活方式。
李貴明,職業(yè)攝影師出身的他成立攝影工作室記錄中國當代藝術家的生存狀態(tài),拍攝大量了藝術家工作室圖片及影像資料,并為多家媒體撰寫當代藝術文章和藝術家的訪談,以自己的方式建立中國當代藝術的文獻檔案。
劉潤來,攝影師,獨立唱片設計師。
羅浩,2006年赴倫敦時裝學院學習時尚造型和攝影,師從早期特約攝影師 Mark Lebon。 Chinese Designer’s Region成員, moshiSTUDIO及MOD創(chuàng)始人之一。
楊大為,多家時尚雜志御用攝影師,曾參加眾多海內外藝術展覽。
詹盼,嘎調樂隊主唱,插畫師,平面設計師。
張弛,男裝設計師,高級定制服裝CHI ZHANG創(chuàng)意總監(jiān)。
一時英雄 文/孫冬冬
我們該怎樣定義“攝影”,或者說在何種范疇內來討論它?這樣的問題,對于絕大多數(shù)手拿相機的人來說,可能從未想過。當然即便沒想過,這也并不會影響我們手持相機朝著拍攝對象按下快門時的瞬間心情。所以,從這一點來說,攝影僅僅被看成是一種記錄手段是可以原諒的,因為它至今承襲著最初作為一門“技術”被發(fā)明時的古典遺韻。然而,攝影終究不是古典時期的產(chǎn)物,就像瓦爾特本雅明在1931年為“攝影”撰寫的《攝影小史》中將其與“復制”這一關鍵詞聯(lián)系起來一樣,它注定是要與現(xiàn)代工業(yè)、現(xiàn)代科技結伴而行的,也正是以此為前提,攝影才可能取得如今如此重要的地位。只是,它謀求地位的方式很難評說為一種優(yōu)雅,更多依靠的是簡單、低廉、無所不在的生產(chǎn)行為,但這種媒介的“民主化”進程,不僅早已讓19世紀末的窮人知道他們先輩的長相,也使得21世紀的我們幾乎每刻都處于“圖像世界”的包圍之中,這是最顯而易見,也是最無可否認的事實。如果說,這一事實印證的是攝影所取得的諸多“勝利”之一的話,那么瓦爾特本雅明算是一位推斷極其準確的預言家,可惜他在預測“攝影”的前景時候,卻無法想見到自己的命運:他在1940年的逃亡途中悲劇性的自己終結了作為“游蕩者”的一生。所以,這是一個向他致敬的攝影展覽——在他去世的70周年之際。
對于攝影以“量”取勝的觀點,我猜想至少會引來攝影師的反對,僅僅是出于職業(yè)的自律,他們就不會贊同將“攝影”與“拍照”——按下快門的簡單行為等同起來。否則,細節(jié)、構圖、曝光、視角等等這些關于攝影的形式要求從何談起,業(yè)余與專業(yè)的劃分又如何而來,商業(yè)與藝術的區(qū)別也轉而成為滑稽之言。不過,我們又很難否認:一方面,攝影天生地帶有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的胎記,被死死的裝入一套科技化的生產(chǎn)體系之中;另一方面,它所表現(xiàn)出的現(xiàn)代技術的兼容性,卻又會以精確而具體的方式去實現(xiàn)個體化的美學趣味與功能訴求。于是,這就形成了某種悖論關系:我們總以為攝影是拍攝者通過攝影裝置與真實世界達成的一種單向關系,但其實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又何嘗不能說成是攝影裝置通過真實世界與我們達成的一種關系,也還可以說成是真實世界通過攝影裝置與我們達成的一種關系,換句話說,在這種結構中,你能確認這三者之間到底哪一個更重要嗎?難道這種結構不正是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所希望的嗎?也許,正因如此,攝影——現(xiàn)代社會的視覺媒介的矛盾性特征才會促使許多不同的人都愿意對它“評頭論足”——如果你翻閱過蘇珊桑塔格的《論攝影》以及作者專為讀者搜集的引言簡集的話。
在此,我不得不坦誠自己并不是一個攝影的研究者,也不是一個攝影的愛好者,甚至連一臺屬于自己的相機也沒有,所以,也就毫無資格與參展藝術家們討論攝影技巧,而只能謙卑地扮演著一個攝影圖像的消費者的角色,但我也不恥于向觀看者營造出這樣的一個圖像景觀——所有的作品被密密麻麻的陳列在一起,這算不得一個高明的布展方式,權充作對日常的視覺景觀的一種模仿,即便當初我選擇了以“人像”作為唯一的入展題材,觀看者還是能分辨出9位拍攝者彼此的不同:羅浩追求簡潔的風格與繁復的細節(jié)之間的統(tǒng)一;高遠擅長于為人物對象設定戲劇化場景;阿慶是一個快照愛好者,用直覺來捕捉世界的零碎;劉潤來的參展作品中的人物都像是一個個過客;223的攝影應該與精彩的私人文字相匹配;李貴明的“8分鐘”重又談到攝影與電影以及“窺私”之間的話題;楊大為的近“類型學”攝影總帶有一股文藝的情緒;健崔的攝影作品在“喬裝”成觀念攝影之后,居然獲得了與之戲仿對象相同的“深度”;張弛的作品突出的是他作為服裝設計師的優(yōu)勢;詹盼的美學敵人就是其他所有的參展者。最后,請允許我做個假設,如果參展者的人數(shù)翻10倍,我們還會如此清晰的分辨出每位參展者的不同嗎?而這也是這篇文章的題目仍舊襲用本次“滿瑞齋”展覽活動主題“一時英雄”的原因,因為第三屆“滿瑞齋”終于讓我品咂出一絲搖滾的味道來——通過相機的取景框。
滿瑞齋 MARYY INN
堅持藝術與搖滾音樂信仰的非盈利平臺,由尤洋在2008年春季創(chuàng)立。滿瑞齋的字面意為:滿是珍品的清雅之地。這個中庸、儒雅的中文意象卻有一個頗具魅惑的英文名稱——MARY INN,創(chuàng)建滿瑞齋的三名搖滾男青年偏偏就是用MARY這個最通俗的洋妞名字,加一個令人浮想聯(lián)翩的詞——INN,力求在東方式的中庸、儒雅中,加入一份性感和嫵媚。這也是中國搖滾樂的剪影——西方的事物、中國的味道。滿瑞齋MARY INN憑借自身在音樂與當代藝術交流中的資源整合優(yōu)勢,秉承藝術與音樂所共有的人文精神。媒體造勢的今天,搖滾樂逐漸形成產(chǎn)業(yè),卻始終沒有成為主流文化中的一支。搖滾在今天的市場環(huán)境下仍然不能與高端文化平行。大多數(shù)人依舊不會把“搖滾樂”和“藝術”聯(lián)系在一起。很少有人去思考:藝術的真正意義在哪里?搖滾的真正意義又在哪里?? MARY INN滿瑞齋嘗試去證實:好的藝術和搖滾樂,都是出自對生命的關懷和熱愛。于是在最北京的啤酒催化之下,滿瑞齋破繭成蝶并攜手活躍在藝術、搖滾演出和大型文化活動的熱心人士為北京呈現(xiàn)一次次精彩活動。
歷屆活動
第一回 2008.9.7-2008.7.27 Mao live house
第二回 2009.6.7-2009.7.20 愚公移山 live hou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