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擅國畫,工書法,專篆刻,精詩詞的全面型藝術家,都本基在國內更為人所熟知的是其書法作品。自從他為電視連續劇《天下糧倉》書寫了片名后,他那酣暢淋漓的書法作品隨著電視劇的播放飲譽全國,有“霸體字”之稱。這次應中法文化協會和歐中經貿文化開發促進會的邀請,于巴黎舉辦書畫展,都本基精心準備了90幅作品,書法、繪畫各一半,但二者境遇卻大不相同。
都本基說:“對于我的畫,觀眾有著很多的問題。不少人拉著我問,這里你為什么這么畫?那里你為什么如此著色?等等。但是很少有人問我,你這書法怎么樣,你為什么這么寫?”
“這反映出了書法藝術要走向世界所面臨的一個大問題。”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張飆指出,書法藝術是一門特殊的藝術,它所表現的漢字很抽象,和音樂、美術、舞蹈等直觀藝術不同,不識漢字的人對理解書法藝術存在很大障礙。
的確,都本基在法國展出的盡管都是中國畫,但吸取了很多西方藝術精華:“中國畫注重用墨,不注重用光。我在繪畫中就嘗試著把中國畫的線條美、筆墨美、意境美,與西方藝術的塊面美、色彩光線美和質感的美,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跳躍奔騰的駿馬,春夏秋冬的北京四合院、四色牡丹、山水、竹林、梅花……當一幅幅融入中西文化,代表著時代的氣息的中國畫展現在法國觀眾面前時,立刻引起了廣泛的興趣。“我想,除了中國特色吸引他們以外,與他們從中還能感覺到熟悉的影子有關。”都本基說。
在法國展覽一周的時間,都本基深深地悟出了一個道理: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藝術,也需要兼收并蓄,不斷創新。“對于書法這個我們中華民族的國粹,還需要進一步走出國門,進行宣傳和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懂得書法藝術。”
張飆介紹,中國書法家協會已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目前正致力于書法藝術的對外交流:“除了繼續在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漢字圈’內進行交流以外,還開始了向歐美等‘非漢字圈’的進軍。”
張飆表示,隨著中華文化對世界影響的不斷增強,國際上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理解、乃至熱愛我們的書法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