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異的面孔 異化的圖像
《80面孔與“非主流”的感動》藝術展覽評論
文:李金孺
摘要:80面孔展是以1980年后出生的人為時間段,借以“非主流”的概念。旨在以表現80年代后出生的人的生活、精神狀態(tài)。對1980后出生的人,試以站在社會學與藝術發(fā)展史的立場研究。借“非主流”的概念,以表明這個時代從思想觀念和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都區(qū)別與傳統、官方美術。
展覽根據:
80面孔展是以1980年后出生的人為時間段,借以“非主流”的概念。旨在以表現80年代后出生的人的生活、精神狀態(tài)。對1980后出生的人,試以站在社會學與藝術發(fā)展史的立場研究。借“非主流”的概念,以表明這個時代從思想觀念和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都區(qū)別與傳統、官方美術。
談到我們的文化,當然自豪我們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然而說到今天我們的傳承,我們不得不認識到我們是從斷代的文化里復活的一顆幼草,幾千年的民族文化融合、解構。滋生了一代代藝術歷史的革新。然而就在19世紀至20世紀,我們的文化有了新變革,父背遭受文化斷代,我們被拔苗助長。進入21世紀,全新的文化,讓我們跨世紀成長,后工業(yè)信息時代的來臨讓我們這一代人的思想在文化雜交的多元社會時代開始困惑、迷茫。這一代人并不只會頹廢,他們在惑亂中追求尋找,尋找自己的理想和存在的價值。就在這樣錯綜復雜的思想碰闖下,百花齊放的藝術作品誕生了。
策展人:李金孺
80后根源:
從改革開放到至今幾十年來,人們的精神生活、物質生活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1977年恢復高考,人們不再過著麻木而平淡的田園生活;在鄧小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指導下,中國也隨著世界的潮流用飛一般的速度進入消費時代。80后年代出生的人,生長在溫瓶一樣的杯子里,一步步的感受著時代的變遷,開始以活潑、判逆、搞怪的精神出現在這個新時代的土壤里。80后年代所擁有的文化積淀是來自應試的教育,來自父母嬌慣和寵愛,來自電視電影的“古惑”、時尚,來自網絡的虛擬;在整個時代文化雜交、多元共生的時代背景下,他們內心開始反叛,這種文化斷代、而又是文化交融互動的年代,他們不知道什么叫做保守;用“合而不同、融而化之”的心態(tài),接受著從昨天到今天的一切怪現象演繹。有人頹廢、有人積極、有人惡搞、怪異,各種不同的面孔出現,從這一代藝術家的文字和圖片、行為和思想,不得不說是一個全新的面孔,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積極的創(chuàng)新精神,也可以看到后信息時代人們的生活忙碌、孤獨、寂寞、多疑、奇詭,一種為自身存在的疑問,對生命、文化的困惑在他們的身上浮現。
80后年代的人,看著電視從黑白到彩色,從一個平靜的中國到一個動感的中國,從“紅色經典”到“超級娛樂”文化的變遷,從看到日本漫畫進入中國,再到韓國的電影,電子產品進入中國,從美國英雄電影看到新世紀一夜情的影片,從看著巷子變成大街,樓房長成大廈,田園的生活變成消費的信息生活,一種變異和發(fā)展都在80后出生的年代打上烙印。他們和這些一起成長,在這樣的土壤中發(fā)育,所有的思想行為,都是在這里產生,用一種積極和創(chuàng)新來對應這個突如其來的時代。父輩們感嘆著昨天橋邊的楊柳,東面的田園,看著一夜變幻的城市,都無法想像自己的兒孫們是怎樣度過的。這種文化背景,這種文化積淀,必然滋生出這一代——積極而迷茫、矛盾的一代,他們是矛盾扭曲的綜合體。
80后成長——變異的面孔:
從80后自身的成長來看,從可愛嬌慣到判逆、從鄰家的女孩變成性惑女郎,從童話到古惑的唯酷年代,從唯酷到非主流。一種自身精神的演變都是錯中復雜的,從自卑走向自信,從自信到自戀,從自戀到困惑,每一種精神突變都和這個滿天星的時尚文化氣息相關,困惑與迷亂、傷感與孤獨都是奇怪的走來,怪誕的存在著。80后的人大都經過大學,抱著熱誠的心走了進來,感受到社會與生活的現實;他們普遍無助,用頹廢的身影、無聊、迷茫來了卻大學四年的學業(yè);然后孤獨的站在飛速發(fā)展的城市角落,用忙碌去追逐、超越自己內心的恐懼。
說借“非主流”,是它的存在以對于主流文化的一種新文化現象,非主流文化誕生,大至可用女性的時尚文化來概括,女性是時尚文化的領軍,她們愛打扮、追求品位,善于享受生活;從21世紀50—60年代的女性來說她們的美麗品位是定位在像母親一樣的慈祥,有一種慈祥之美。60—70年代的女性隨著時代與國際接軌她們美麗大至以貴族的氣質出現,80年代到90年代的女性,先是以可愛的氣質出現,后來便以“非主流”伴著個性、唯酷、搞怪的氣質出現。后者不易概括,因為在這一時期正處于經濟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文化雜交時代 “非主流”時期;人們沒有50—60年代人們面目的善樣,沒有60—70年代貴族的性感與美麗;她們都以嬌小的身材、不大不小的胸脯。用可愛和搞怪來顛覆前一輩女性的美麗。“非主流”這種新的文化建構從女性到男性,他們以年青創(chuàng)造另一種可能、叛逆是一種方向,以個性追求的流行來解體與重構這個全新的時代,整個文藝界80后的青年,都開辟了多種文化共生,“合而不同、融而化之”的現象。為整個時代青年的精神現象都打的烙印。80年代的面孔與“非主流”時代文化的建構,感動了這時代的青年。
從圖像來看,每一個時代人們的圖像代表著當下時代的精神文化,反映當下的物質生活,從“紅、光、亮”到“高、大、全”;從這些紅色經典的作品走向世俗人們的生活,從現實生活到60—70年代——潑皮一代青年,到80后稱為“飄一代,非主流、虛擬一代,搞怪一代,叛逆一代的青年”圖像都映射著時代青年的影子;從多元雜交的文化背景看,誕生在這個時期的藝術作品,不只是精神在圖像上的映射,首先表現的方式多元化,油畫、版圖、攝影、插畫、設計、網絡多媒體、軟件、電影等多種形式,結合雜交的社會現象,各種藝術家個體的精神情感差異大,帶有神秘和內在的私密與困惑,然而這樣才誕生出千資百態(tài)的作品。
今天插畫的發(fā)展以不只是單方面插圖作為文字的附庸,它像攝影的發(fā)展一樣,從記實、唯美走向觀念,今天的很多插畫都是一種新媒體藝術的化身,設計也如此,這些圖像的發(fā)展史、這些體現人類精神文化變異的圖像,為我們反省人自身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80后年代的人,以積極的面對世態(tài),用“合而不同、融而化之”的心態(tài),接納這個世界大家庭——“消費信息時代”;他們有著堅強的信念、頹廢的身影、虛幻的情節(jié)、叛逆的場景、惡搞和顛覆的生活狀態(tài);在這個多元化文化時代,他們一方面繼承傳統,一方面解體外來文化、建構與重組,形成一種新的文化格局。多重性格并生,有不倫不類、有花紋怪異、有面部調情、有孤獨寂寞、憂傷自殘等。從圖像來看,為藝術的發(fā)展留下多種可能。為新的藝術作了新的詮釋。
圖像的視覺經驗——異化的圖像:
整體從藝術家的作品來看,有面目怪異,內心恐懼,以這個消費娛樂時代困惑為主體,有的以虛擬和迷失自我、無法確認,有的以搞怪和扮酷為主。有的以追問生命存在,頹廢、恐懼、病態(tài)等為表現的內容,以下我們大致歸類:
1.花樣變異的面孔:
芭比娃娃式的冷漠,叛逆、魔幻、可怖、搞怪的妝點和變異而時尚的面孔,濃妝艷抹的裝飾著肌膚,放大的紅唇和花樣怪異的頭飾,隱藏著的欲望代表都市情感的變遷和異化,一種情感的象征、面部表情怪誕,模糊的面孔都是套色的影子,共性與個性只是一個沒有界限的彩色借口,是美化、丑陋,還是一個簡單覆蓋著的紋樣,迷幻著都市人們的愛情神話,迷幻著人們情感的變異。代表藝術家有:李金孺、李歡、梅新武、王疆、潘璐、文靜、徐寶強、吳昊、胡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