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向問道
展覽地點:濱江區東信大道1222號天寓會所
展覽時間:2008.12.24-2009.01.08
開幕時間:2008.12.24 19:00
王 凱
作為瀚陽藝術中心青春紀事系列的第二次群展,此次展覽取名為“曲向問道”,某種程度上寄予了我們一種較上次不一樣的期望。
我們常說藝術家的創作,很多時候直接來源于其生活的時代與所處的具體環境。在這一點上,年輕藝術家的創作往往顯得更為純粹,具體表現在對環境的感知與理解的敏銳度上,是一種對直觀偶然體驗的把握。鑒于這樣的情況,在第一次的展覽中,我們并未就某些具體細節做出框定,相反則是盡可能“放任”藝術家創作的手腳。而這種“放任”也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在近一段時間的創作中,他們相互探討,彼此交流,在具體的實踐中開始逐漸認識到自己想要做的是什么、進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以及哪些是創作中需要避免的問題。
此次展覽相較于第一次,藝術家數量有了進一步的豐滿。在原有杜林、亢世新、劉寧、徐明皓、朱慧五人的基礎上,又有周銘、徐麗娜、劉彥瑢三人走進了這個群體。新加入的三人,其作品都具有較為概括的風格特征。周銘延續了畢業創作中對德國新表現手法的運用。在此次的“進化論”系列中,他將一系列昆蟲的形象被放置進畫面,人、昆蟲與躁動的書本構成了相關聯的幾個共同體。這些元素選擇是周銘為自我尋求釋放的突破口,從而由此展開被動的生命與知識的力量間的糾結。看徐麗娜的作品,容易體會到她意識中對女性特質的看重,很多時候她喜歡用黑灰色的背景襯托前景中一抹綺麗的血紅。在背景的處理上,徐麗娜著力加強對光線效果的營造,追求畫面整體所映襯出的斑駁陸離的光感效果。劉彥瑢的創作主要是針對工業化的生存環境背后虛擬的空間關系。在“在靜默中潛行”系列中,她進一步提升概括了對空間關系的把握,將其精煉在線與面兩方面的關系上。除了對空間關系的切入表現,劉彥瑢作品中的人物也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這些由線條環構成的人物形象,同樣具有強烈的空間概念,是其呼應畫面整體的表現元素。
除新加入的三人外,原有的五人此次大多也拿出了新的作品。其中,杜林與徐明皓分別在之前探索的主題內容與形式上,作了進一步的拓展。杜林此次的作品除了將一些即興的感受補充進創作外,開始嘗試大尺幅的連張作品,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意識中宏觀把握能力的加強。徐明皓延續了之前的“小孔成像”系列,并逐漸穩定了畫面影像與小孔之間的比例關系,從而使得畫面在視覺感受上趣味逐漸上升,且愈發呈現出規整的效果,這些都集中體現在他以歷史遺跡與風景作為畫面主體的一系列作品中。朱慧這一系列的創作是對之前作品的階段性深化,不過前后兩個系列之間差別卻很大。這些差別一方面表現出她在畫面內容把握上的更加肯定,另一方面她開始察覺到自我表現技法中的某些問題,進而放棄了一味厚重的畫面處理,轉向更為自然的表現。
瀚陽藝術中心自成立伊始,一直將發掘優秀年輕藝術家作為自身的定位與努力的方向。一家好的藝術機構,也需要有價值的藝術作品佐證自身的眼光與定位,出于這樣的考慮,我們也一直期望從美術史的角度出發,推出好的、能打動人心的藝術品。然而展覽的意義,并不僅僅止步于藝術家的作品本身,透過作品所折射出的當代藝術的存在發展現狀,是讓我們更加著迷且努力的目標所在。當一批又一批的杭州藝術家選擇出走的時候,這種出走直觀上凸顯了個體的重要性,卻在無意間讓外界忽視了群體的存在。今天的杭州,依然有著很多年輕當代藝術家個體,他們以自己的存在方式,堅持著各自的創作。他們并不缺少積極的創作態度,也不缺少風格明顯的作品,缺少的是予以他們展示的平臺。雖然杭州有著為數眾多的畫廊等藝術機構,但其中卻少有人致力于當代藝術的推廣與研究。這樣的藝術格局,導致了杭州的當代藝術始終徘徊于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尷尬狀態。因而,我們試圖從當代不同的區域現象入手,關注不同地域在時代和文化背景下,當代藝術所呈現的基本走向和不同特點,也試圖追蹤杭州本土不同走向的當代藝術格局。在這樣的情況下,青春紀事系列展覽被我們看作是發掘找尋杭州有潛力年輕藝術家的一個平臺,我們試圖通過這樣一個逐步完善中的平臺,與廣大藝術家一同構建杭州當代藝術的基本特征。
青春紀事系列展覽從開始籌劃到一步步實施,在策劃與具體操作上之所以得以順利開展,一定意義上歸功于是杭州本土藝術家的大力支持。不少來自于中國美院的老師都給予了展覽很多幫助,這些幫助不僅體現在活動思路上,諸如參展藝術家的創作等方面,這些老師也付出了很多關心,在此我們一并謝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