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關注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畫院院長許欽松提議打破民間藝術品流通瓶頸
建設藝術品可抵押品運行機制培育專業藝術品品鑒評估隊伍
“和國外相比,當前我國藝術品無法實現有效抵押行為和‘硬通貨’價值,主要受到三方面的制約——既缺乏由政府主導、統一集中的規范化管理機構,又沒有全國性、專業性、權威性信息平臺,專家平臺和科學化認證體系,以及缺乏相關藝術品抵押的法律和政策配套。”
“比獸首拍賣更值得重視的是目前我國每年暗中流失海外的藝術藏品數量,讓人痛心!”昨日赴京的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畫院院長許欽松就其提案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他認為,我國目前缺乏可將藝術品轉化為有現實價值的可抵押品運行機制和專門的法規、政策,致使國內在藝術品流通和價值實現途徑上遇到了諸多瓶頸和障礙,抑制了我國民間的收藏熱情和社會資金對收藏事業的投入,這是造成很多藝術藏品得不到保護而流失海外的重要因素。
藝術品應該像股票房產一樣“可兌現”
“我們需要自己防止文物不斷地流失出去。”許欽松說,圓明園獸首被拍賣事件發生后,相當多的文物專家都表示,比獸首更值得關注的是每年通過各種渠道暗中流失海外的我國藝術珍品。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目前流失到海外的中國文物約164萬件,分散在全世界的47家博物館及民間。“為什么我們的東西老是流失出去?”許欽松指出,和西方相比,我國的藝術品收藏市場起步本來就比較晚,這些年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物質財富的快速積累,作為一種有極高觀賞價值、藝術價值和升值空間的特殊商品,藝術品的收藏、投資熱正在興起。從2003年開始,中國藝術品拍賣經營機構和拍賣市場拍賣場次激增;2007年中國藝術品拍賣交易總額達近百億元。
“但我國的藝術品收藏市場發展速度遠遠不如歐洲國家”,許欽松認為,和國外相比,當前我國藝術品無法實現有效抵押行為和“硬通貨”價值,主要是因為受到三方面的制約——既缺乏由政府主導、統一集中的規范化管理機構,又沒有全國性、專業性、權威性信息平臺,專家平臺和科學化認證體系,以及缺乏相關藝術品抵押的法律和政策配套。
“什么時候我們的藝術品可以像股票、房產那樣‘可兌現’,那就會有很多社會資金愿意投資藝術收藏品了。”他認為。
目前的流通市場不能快速反映藝術品的實際價值
“目前藝術品收藏的投資傾向僅排在股票和房產之后,但很多企業家剛一涉足這個市場,就被混亂的流通市場‘嚇’跑了。”許欽松說,目前的流通市場不能快速反映藝術品的實際價值。“比如說有人收藏了一幅畫,想知道大概價值是多少,卻根本找不到鑒定和評估的機構。”正因如此,許欽松經常要忙于為別人鑒畫。
“政府不培育健康的市場,久而久之,投資者的收藏熱情被挫,很多社會資金都不愿投入這個風險極大的領域,藝術品收藏市場就陷入了惡性循環之中。”許欽松認為,“我們的市場沒有培育好,但是西方的市場卻格外紅火,這樣造成的后果是,在利益的驅使下,我們自家的藝術珍品越來越多地通過各種不正常渠道流失海外。”
藝術品亟須通用“身份證”
“藝術財富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標尺,我們的文化應與世界同步。去看看大英博物館,那里面放了多少我們的藝術珍品?”許欽松認為,建立完整的藝術品抵押制度,可以突破民間藝術藏品的流通瓶頸,提升民間藝術藏品的現實文化價值、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長遠來說是保護我國藝術珍品不再盲目流失的根本之策。
“這種標準化工作可以先易后難。第一步,先給每個藝術品建立一張通用的‘身份證’,為藝術品的鑒定和評估提供豐富、準確的作者、作品和收藏者信息,及市場可參考價格信息。”
而最關鍵是培養一支權威的藝術品鑒定評估專業隊伍。據了解,長期以來我國的藝術品鑒定人員都屬于“師徒相授”方式,沒有科班出身的人才。“高校是不是可以開設專門的鑒定專業,與文博單位聯合培養專業人才,由國家制定技術資格標準,讓藝術品鑒定師像律師等執業資格那樣,有一定的職稱序列?”
根據許欽松調查,目前國內具備藝術品鑒定和評估能力資格的專家隊伍和機構都正日益發展壯大,而民間藝術收藏品交易市場和拍賣行達300家以上,從事收藏者有數百萬人。“因此解決藝術品鑒定、評估的規范管理問題已經具備相當的社會基礎。”“廣東的基礎更好,完全可以先行一步,作為國家的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