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生存的古陶文明博物館。路東之供圖
連軸工作,老爺車博物館館主雒文有一臉倦容。
核心提示
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北京地區的150家博物館大都免費向公眾開放,這其中也包括那些私立博物館。從1997年新中國第一批私立博物館獲批建館,私立博物館已經在中國發展12年,僅北京就有近30家私立博物館,但記者調查發現,絕大多數的私立博物館在夾縫中艱難前行,難成氣候。
歷史:私立博物館12年
1997年1月18日,北京琉璃廠西街一座面積僅為400平米的門臉誕生了新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觀復博物館,它的主人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馬未都。當時,與觀復博物館一起獲批成立的還有路東之的古陶文明博物館,畫家夫婦何揚、吳茜的何揚吳茜現代繪畫館,北京遺箴堂碑帖拓片博物館。
12年一個輪回,如今觀復博物館借馬未都之名剛剛做到“不賠錢”,而古陶文明博物館則“藏”在一間地下室里,游客稀少艱難維持,何揚吳茜現代繪畫館一直僅限個人畫作展出,北京遺箴堂碑帖拓片博物館成立則一波三折。但從1997年開始,全國先后由個人出資建立的私人博物館有300多家,其中北京近30家,占全市博物館的五分之一左右。類別從陶瓷、家具、皮影、門墩,到中醫藥、空竹、匾額等等,如同一串文明瑰寶,散落在民間的角角落落。
這些博物館大多同觀復博物館、古陶文明博物館的命運相似,除了剛成立時熱熱鬧鬧一番,一段時間后就面臨供血不足的困境。而資金背后,則是身份、政策等一系列的模糊與缺失,馬未都甚至感嘆,私立博物館的受重視程度遠遠比不上私營經濟。
困境:登堂易入室難
尷尬一:身份模糊
“不是私人是私立!”,面對記者馬未都一上來就先強調觀復博物館不是“個人的”。他說在中國博物館序列里,私立博物館是受歧視的,一說是某個私人的就更沒有地位了。從誕生到現在,私立博物館仍沒有統一的身份界定。管理部門先后幾易其名:“私立”、“私人”、“民辦”、“非政府辦”、“民間”、“民營”,文化部新出臺《博物館條例(征求意見稿)》則稱之為“非國有”。
第一批私立博物館是在北京市編制在冊的民營事業單位,后來改在民政部注冊了。2002年馬未都的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更換法人名稱時,新的身份是“民辦非企業”,這令他無所適從。“我和賣冰棍的一個地位了??墒菄矣职盐覀兌x為非盈利機構,還不能有企業行為?!瘪R未都無奈地說。
記者調查發現,中國私人投資興建博物館主要出于如下幾種情況:出于公益考慮,想把自己多年的收藏與更多人共享;出于經濟考慮,想達到收藏養收藏的良性循環;企業辦館,希望樹立形象等。但由于國家對私立博物館的身份界定不清楚,形成了一個怪圈,沒有國家財政撥款的私立博物館干著公立博物館一樣有意義的文保事業,自身要生存還沒有經營權。直接的影響就是博物館的事業單位發票很多公司人家沒法入賬,最后馬未都只好又注冊了一個觀復文化公司給人家開票,從事經營活動。
尷尬二:收不抵支
除了陳麗華的紫檀博物館,樊建川的建川博物館依托館主背后的企業生存外,全國范圍內大多數私立博物館都嚴重“差錢”。
租用場地、購置和制作陳列用具、布置展廳、聘用人員、水電耗費,各種花銷讓資金并不雄厚的私立博物館館主遭受巨大的壓力。寥寥的門票收入顯然難以維持運營費用,私人館主們不得不拿自己的其他收入補貼。記者在古陶文明博物館采訪時,整整一個上午居然沒有一個參觀者,展廳里的燈依然亮著,工作人員說這博物館能存活全靠館長路東之一個人撐著,“這些年他自己字畫作品的銷售所得基本上都貼在里面了”。
尷尬三:館藏難補
補充藏品對于資金匱乏的私立博物館來說,這是一件“明知很難卻咬牙也得干”的事情。近年來全社會興起民間收藏熱潮,很多藏品價格一漲再漲,公立博物館都買不起,私立博物館就更別惦記了。路東之的古陶文明博物館大部分藏品是上世紀90年代前后淘換的,那時老百姓還不怎么認這些東西。“現在我們看上特別有學術價值的好東西也沒機會,人家都想賣個好價錢,我們肯定比不過那些有錢人,一點轍都沒有”,一位工作人員無奈地說。北京老爺車博物館的館長雒文有看上一輛老上海,那是一輛祖師爺輩的孤品,見證了新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歷史?!皼]有一百萬根本下不來,車主和我也很熟,人家明說應該支持我們博物館,可是這差價不是一點半點的,只好賣給出高價的有錢主了”,雒文有說,“我只能表示理解。”
私立博物館沒有充裕資金,很難保證博物館持續發展,就目前而言大多數私立博物館都在吃老本,馬未都說:“在人們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我先上手了,很多好物件擱現在誰還買得起呀?!?/p>
尷尬四:政策缺失
國家文物局博物館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我們也希望能夠對私立博物館進行扶持,但具體是否實行獎勵或者補助措施,并不是在我們管轄范圍內,這需要財政、民政等其他部門通盤考慮,我們只能提出建議?!睋私?,對私立博物館如何扶持,沒有相關政策。正在征求意見的《博物館條例》僅指出“國家鼓勵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設立博物館”。
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劉超英在接受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她個人對那些執著的私立博物館館主很敬佩,“他們非常不容易,用個人的力量保護文物并與社會分享成果,馬未都先生現在頭發都白了,我是眼瞅著他變老的……”
北京市文物局對私立博物館的發展一直“積極扶持”,這主要體現在對開館人的指導上。劉超英說:“每一次有人來申請建館,我們都會先打預防針進行勸退,因為開博物館不是那么簡單的,從藏家到館長需要一個轉變過程,個人開私立博物館的困難會遠比他們想象的多得多,開了館就必須弄好,沒有退路?!?/p>
劉超英透露,馬未都苦惱的發票問題在文物局多次向有關部門協調后已經解決,“很多事情需要一步步來,法律政策的調整都需要漫長的過程。”
|